CCF@U489:陈熙霖山东大学
2017年4月14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山东大学,邀请CCF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陈熙霖研究员作主题报告,本次活动由CCF青岛主席、山东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宝权教授主持。
报告会开始前,陈宝权对CCF组织做了简单介绍。然后,陈熙霖就“大学生活如何度过”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报告中围绕着大学需要:知识,能力,习惯,情怀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释,通过精彩的例子让同学们深有感触,陈熙霖与台下同学积极互动,告诉同学们:人生需要能力和情怀并存才是真的有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的这段时间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这才是大学真正意义所在。超越成功的度量是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在毕业之后,大学留给你最珍贵的财富,是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而非你考试的成绩。在提问环节,现场气氛比较活跃,同学们积极发言,陈熙霖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提问的同学还获得了CCF准备的精美礼物。
最后,陈宝权做了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不要辜负大学的四年时光,同学们的未来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此次活动的举办为在场的同学的大学生活如何度过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整个活动为学生积极开展学涯规划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感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6级 于海洋
讲座中,陈老师为我们解决生活规划方面的小问题,强调了大学要遵从本心,但不应荒废,每天去在游戏和网上交友中度过,大学有太多的资源,或书本知识资源,或人脉资源,是一个积累知识,助力成长的平台,不应浪费掉。这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我们的最终目的除了让自己的本心的到满足和充实,学习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论,走好自己的路,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努力奋斗。
几名同学就生活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几个困惑,陈老师告诉我们,大学生作息一定要调整好,生物钟千万不能太乱,这是为了每一天能有个最好的状态,每一天的效率都能达到最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6级王秋阳
昨日陈老师提到作为一个大学生,需要知识,能力,习惯和情怀。不禁让我思考,在大学四年里,我应选择如何度过,我想,自制力的养成或许就是从高中到大学一个很好的蜕变吧。再谈谈能力,陈老师用柱状图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我们以为的所需能力和实际所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差距之大,令人结舌。我们应有目的的去培养不同的能力。读书不是死读书,也不是读死书。在丰富学识的同时,我们也在为以后的工作而准备。那么工作是为了什么?赚钱?出人头地?不然。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赚钱和名利又岂会是我们的追求。该是情怀。情怀让我们心怀梦想,不会蝇蝇于铜臭,不会舔脸行走于权力之间。我们是肩负重任的一代,拥有家国等情怀,让我们更具血肉。不得不说,这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