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510:杨士强、李凤霞走进合肥工业大学
2017年6月5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合肥工业大学。CCF会士、CCF监事长、清华大学杨士强教授和CCF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教授分别以“漫谈论文质量与学术评价”和“在线教育推动下的教学改革与发展”为题作了精彩报告。
杨士强教授首先以幽默的方式开场,向参会者介绍了CCF的相关情况。接着,杨教授紧紧围绕主题,从paper为什么重要谈起,分析了什么是好paper。进而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理清写论文与做系统、搞技术哪个更重要,要求学生有自己的学术追求,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李凤霞教授从互联网+教育新动态谈起,引出MOOC的概念及其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提出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参会者要充分利用资源来广泛学习。同时,李教授也指出了在互联网+教育新动态的背景下,师生面临的新挑战,从最初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为“自由学习,共同参与”的模式,有利有弊,抓住机会,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后,李教授提出一个虚拟实验工场的概念,并介绍了这一平台在很多学校已被投入使用。
本次报告反响热烈,同学们受益匪浅,演讲之后,同学们积极发言,两位教授与在场学生进行有趣互动。报告在热烈的互动中结束。
学生感言:
2015级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
杨士强教授为我们展示了优质论文的评价标准,鼓励我们提高学生追求,在当前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环境下,不要只顾追求学位,要潜心做研究。李凤霞教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MOOC教学模式,她说这种模式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冲击,在MOOC教学模式火遍全球的现状下,如果老师在现实课堂中的表现不够好,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所以,MOOC教学模式对于老师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督促作用。这次报告给我的感受颇深,静心搞科研,身边的资源非常丰富,好好利用这个机会,争取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5级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
杨士强老师针对现阶段硕士、博士研究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形象生动的讲解了计算机学科的特点、何谓“学术评价”以及优秀论文的标准。杨老师激励大家要树立学术思想,在互联网知识爆炸时代要做到“时碎心不能碎”,努力攀登学术高峰。
听了李凤霞老师的报告,我了解到了在互联网+教育下,在线教育的发展将会使教育资源的分配趋于更加公平、合理化,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会惠及更多的人。。
通过这次报告,我认识到我们青年学生正处于一个黄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当中,不负这大好时光。
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生
杨老师讲解了青年教师如何培养研究生的相关话题,同样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能够逆向的理解研究生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在以后的研究生阶段更好领悟自己的学术方向。
李凤霞教授着重讲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MOOC在教育方面的新发展,新贡献。同时,李老师分析了这一发展趋势下的利弊,以及学生们该如何在这种新背景下,充分利用有效资源来进行学习。
通过这次报告,我了解到我们所处时代对我们学习的有利性,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资源,专心科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5级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
杨教授的报告生动有趣,教育我们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不要只把毕业当作自己的最终标准,要胸怀大志,追求人生的更高层次的目标,真正的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我们听后受益匪浅,感慨良多。
而李凤霞老师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课程的角度,她讲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们上课还可以选择MOOC这种提供给大家线上学习机会的平台,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根据自己的兴趣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充分的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