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523:刘志勇、左旺孟、张磊走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年7月15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CCF会士、中科院计算所刘志勇研究员,CCF高级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左旺孟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张磊博士作了精彩报告。会议由软件学院吕欢欢博士主持,学院教师及研究生近100人聆听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开始前,全体师生一同观看了CCF宣传片,邵良杉校长及刘万军院长致欢迎辞,并向听众简要介绍了软件学院的基本情况及其研究团队。随后,刘志勇研究员介绍冷冻电镜生物大分子三维重构与高性能计算的技术问题及研究进展。接着,左旺孟教授从发展特定判别学习方法和借鉴CNN模型两个角度介绍图像复原的方法。最后,张磊博士介绍计算在数字成像、图像处理到计算成像的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与会人员就相关领域技术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此次“CCF走进高校”公益活动在提升专业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议在专家和与会人员积极互动中结束。
附:软件学院网站新闻
http://software.lntu.edu.cn/show/news/170.html
听众感言
白文硕 软件学院2017级研究生
首先听了刘志勇老师的大分子三维重构与高性能计算,刘志勇老师别具一格的用生物学的方式开始话题,详细叙述了包括传统成像方式,现代成像方式,冷冻电镜技术,电子断层重构技术等前沿技术。其中让我收获最深的是冷冻电镜的成像方式,通过无数的Ray射线先进行二维成像,再翻转镜面,配合矩阵算法进行三维成像,使图像不在仅仅局限与一个平面,我觉得这个是非常神奇,以前从没有接触到的东西。再有就是电子断层重构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衍生出的胶体金自动对位技术,无胶体金自动对位技术同样使我耳目一新。张磊老师的计算摄像学让我了解了更加深入的图像处理知识,从传统的模拟成像到现代的数字成像,再到最前沿的计算成像都让我对摄像有了更加深的认识,特别是计算成像在成像阶段的计算,大体上使用前端编码,计算解码的方式是我从没听过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的基于掩膜分光镜的多光谱成像技术还有光场重新参数化等技术,由于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这个部分还是有非常多的不解。
今天参加这个学术交流会使我见识到了最前沿的技术和非常厉害的老师们,让我对图像这一大领域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会在私下更加多的了解、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高明月 软件学院2017级研究生
通过此次学术报告和交流,我对图形图像处理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有了全新的了解。其中刘志勇研究院188体育投注:“生物大分子三维重构与高性能计算”的主题报告使我受益匪浅。报告中刘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图像采集及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研究进展,分别在曲像投影模型、胶体及无胶体自动对位、利用压缩感解决缺失楔问题和资源分配及任务调度方面作了具体讲解。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热点及前沿技术。刘老师说“人类认识无止境”,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希望未来能在图形图像处理领域进一份绵薄之力。
田小容 软件学院2017级研究生
听了三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使我了解到了很多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当前主要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对于将要攻读硕士学位的我具有重要的引导性作用。使自己对未来的研究生生涯充满了动力和希望。
胡德甲 软件学院2017级研究生
我有幸参加了今天的学术讲座,让我收益颇多,今天讲座使我了解到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概况,充实了多方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使我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通过老师们的讲座,使我初步领略到了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拓宽了我们的事业,使我们收益良多,充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