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606:陈益强走进中南大学
188体育app官网:4月3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中南大学,中国计算机学会监事,CCF杰出演讲者,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益强在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国际报告厅作了题为“可穿戴AI:人机协同增强计算”的报告。CCF理事、中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曾锋以及部分教师和学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开始前,全体师生一同观看了CCF的宣传片。随后,陈益强博士简单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分享了当前的科技研究方向和成果。接着,他从计算的发展和AI的发展讲起,详细地讲解了可穿戴AI的现状和未来所要突破的障碍。他谈到,通过突破高鲁棒数据感知可解释特征表达以及自适应模型生长等多方面关键技术,可以构建出普适可穿戴设备的智能感知模型。在报告中,他着重介绍了该模型在医疗事业等方面的应用。
演讲之后,同学们积极举手提问,陈益强博士与在场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会师生收获满满,一致好评,最后在合影中圆满结束。
陈益强作报告
活动现场
互动环节
合影
听众感言:
谢嘉未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
听了陈老师的报告,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人类现阶段最需要也是最为重要的科技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的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陈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了现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利用高端的信息技术实现很多现在做不到的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人们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当代有志青年也应当意气风发,为人类高新技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添砖加瓦。
罗奇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
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最新的人工智能研究进度,在我看来,人工智能要做到陈老师所说的自适应性,能够自我调整的这种状态还是很难的,因为那样的话机器就可能初步的像人一样思考,拥有一定的智商了,这不仅是技术上的难点,也是社会伦理的难点,就本人而言,虽然我希望人工智能能够代替我们的部分劳动,但是同时也在担忧会不会有一天机器人完全替代我们统治整个地球。现在我们所做的东西的结果越来越不确定化,或许有一天机器就因为误操作而诞生自我意识,那将是一件灾难性的事情。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会杞人忧天的去想,我要做的只是把握好当下,用心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张泽昕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
参加CCF的讲座,主要是对陈老师充满了敬仰,并且对于可穿戴AI方面也有浓烈的兴趣,希望教授能够对这些问题讲述一下他的成功经验。然后在陈老师的讲座上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让我快速的理解了可穿戴设备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我也从中看到了传感器在未来的广阔前景。总的来说,这次讲座使我受益非浅。
杨婧怡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
陈老师作为一名走在科技前沿的研究人员,此次讲座让我感到耳目一新。他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分析了当今IT界的形势并说明了人工智能与可穿戴AI设备结合的趋势愈演愈烈,这些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有了新的思考。
陈老师在报告中讲到,可穿戴AI设备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机协同增强计算成为可能,其主要挑战还在于基于普适可穿戴设备获取的高噪音,不完整以及高动态数据及其模型难以满足人机智能协同的高精度与细粒度需求。他介绍了针对普适场景“人-机-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可穿戴智能系统面临的挑战以及该系统在残疾人信息无障及认知功能辅助诊断(如帕金森症)等方面的应用。在这期间,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研究者,要不怕失败,他说学术研究是尝试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一次就成功的经历很少,要在接受批评中不断改进自己,有时候执着和固执只有一步之遥。研究者要相信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不管做什么,不做是最大的错误。因为计算机类的研究跟传统方向的研究不同,有时候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自身的idea如何,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机和运气,以及发展过于迅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难以从以前的数据估计。最后,感谢陈老师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