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CCF@U第1107场:CCF生物信息学专委走进华东师范大学

2024-06-25

2024623日,由CCF主办,由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的走进高校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文史楼202举行。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南大学王建新教授,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琳教授,商汤科技集团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少霆博士3位专家共同走进华东师范大学。活动开幕式由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熊毅副研究员主持,三位专家的报告分别由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复旦大学赵兴明教授,复旦大学朱山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杨旸教授主持。70余名师生先后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活动伊始,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高琳教授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赵兴明教授致欢迎辞,对亲临指导的CCF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高琳教授对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前期的会议筹备工作及对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工作的支持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由衷的感谢。赵兴明教授简要介绍了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的发展历史,并希望参会师生要珍惜这次机会,通过专家的精彩报告,拓展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

高琳教授致欢迎辞

赵兴明教授致欢迎辞

随后,王建新教授,高琳教授和张少霆博士三位专家分别做了题为基于长读数的二倍体从头组装算法PECAT”“ Computational Problems in Single-Cell Omics Data Analysis”医疗场景下的大模型:通才与专才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王建新教授做学术报告

高琳教授做学术报告

张少霆博士做学术报告

最后,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主任赵兴明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宣布会议圆满结束。本次会议报告内容丰富多彩,专家讲解深入浅出,不仅让与会者深入了解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及医学领域的前沿应用,还展现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活动期间,参会人员就感兴趣的话题积极提问,展现了对人工智能生物医学交叉领域的深厚兴趣和求知欲。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了学术交流,而且促进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10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学校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并于2006年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全面开启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介绍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融合了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的跨学科领域,致力于利用计算机算法、数据库、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来解决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通过开发高性能的软件工具、数据库系统和计算平台,生物信息学为突破重大生命科学难题和推进生物工程项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计算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日益融合,以及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聚集国内外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力量,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委员会也致力于促进国内外生物信息学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紧密联系,探索生物信息学教育的创新模式,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通过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的不懈努力,我国将在这一前沿交叉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主页链接:

https://www.ecnu.edu.cn/

CCF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主页链接:

/Chapters/TC/TC_Listing/TC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