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成都举办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学院院长论坛
2025年5月17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承办的四川省第二十届高校计算机(软件)学院院长论坛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开创智慧教育教学新征程 构建计算机人才培养新格局”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省30余所高校和行业领军企业的18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发展。本次会议由CCF成都监委、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刘家芬主持。
开幕式上,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桂富强代表学校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强调,西南财经大学始终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全力构建“新文科+新工科”深度融合的学科体系,为服务“数字经济”与“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创新动能。他表示,该论坛是省内高校计算机学院交流的重要平台,应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为四川省乃至全国计算机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论坛主要发起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原党委书记周激流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倡议,各高等院校应携手合作,共同研究并构建全省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探索跨学科融合新范式。
在主题论坛环节,教育部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庄越挺教授以《推理大模型的进化:从DeepSeek说起》为题,系统解析了大模型在推理能力跃迁、训练范式革新及教育场景应用的突破性进展,并探讨了其在教育、产业链分析、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成都市数据局局长周世杰教授结合政府治理需求,从产业发展、城市治理两个维度分析了计算机和软件人才的实际需求,介绍了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等实践。他特别指出需求分析、系统架构等关键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维度人才培养建议。
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杨阳教授以《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建设思考》为题,介绍了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投入及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初步规划,呼吁更多单位和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助力学院的快速发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吴锡教授在报告《西部省属高校计算机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实践—十年院长沉淀与反思》中,总结了该校计算机学院十年来的显著进步。他着重强调了注重青年教师发展、拓展多维度科研资源对保障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西南财经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贵松教授在《两能力 四基础 多驱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践》报告中,系统阐释了财经特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即依托“工程+创新”双能力矩阵,重构计算、系统、实践、行业四大基础能力图谱,打造多轮驱动的立体化育人生态。
论坛期间还公布了首批荣誉听课专家名单、评审委员会专家名单,并为首届“四川省计算机(软件)优秀教师奖”和“四川省计算机(软件)优秀教师提名奖”获奖者颁奖。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学院院长论坛自2006年创办以来,历经二十载,已成为推动四川省高校计算机(软件)相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的坚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