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 | 量子计算软件:恰逢其时还是超前探索?
CNCC2024
论坛简介:
量子计算软件:恰逢其时还是超前探索?
举办时间:10月26日13:30-17:30
地点:秋苑-教室区(西1)
注:如有变动,请以官网(https://ccf.org.cn/cncc2024)最终信息为准
量子计算软件是连接底层量子硬件和上层量子算法的重要部分,论坛将围绕量子软件理论、量子编程编译、量子指令集、量子线路设计、量子程序验证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明确量子软件的层次化逻辑结构和核心研究问题,以及其在量子计算发展中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类似于经典计算软件,量子计算软件是连接量子计算底层硬件和上层量子算法的关键环节。随着量子硬件和算法理论的快速发展,量子软件的开发变得愈发紧迫。目前,各大科技公司已相继推出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在量子算法应用和量子编程语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与经典计算不同,量子计算的叠加性虽然能够加速运算,但也使得量子程序的理论更为复杂;此外量子计算更易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导致较高的错误率,使得量子程序的设计和验证比经典程序更加困难。尽管现有的国内外量子计算云平台能够执行一些计算任务,但各平台采用的量子指令集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可能是阻碍量子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本次论坛将围绕上述问题,深入探讨量子计算软件的现状与未来,涵盖量子软件理论、量子编程与编译、量子指令集、量子线路设计、量子程序验证等多个方面,分析量子计算软件发展中的挑战,并强调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论坛日程
顺序 | 主题 | 主讲嘉宾 | 单位 |
1 | 量子软件:机遇与挑战的叠加 | 季铮锋 | 清华大学 |
2 | 量子程序的形式化验证 | 邓玉欣 | 华东师范大学 |
3 | 基于量子游走的算法设计 | 李绿周 | 中山大学 |
4 | 一款面向NISQ计算系统的新型量子软件指令集 | 付祥 | 国防科技大学 |
5 | 上下文感知的量子电路分析与优化框架 | 卢丽强 | 浙江大学 |
论坛主席及嘉宾介绍
论坛主席
孙晓明
CCF杰出会员、量子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量子计算与算法理论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算法与计算复杂性、量子计算等,曾获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等。目前担任CCF量子计算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软件学报》、《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FCS》等期刊编委,国际学术会议COCOON steering committee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CCF理论计算机科学专委会主任。
论坛共同主席
田国敬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CCF量子计算专委委员,CCF理论计算机专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有:量子算法设计、量子电路优化、量子非局域性、量子模拟等,目前已在TCAD、PRR、QST等相关领域国际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中国通信学会优博,入选国家博新计划。主持多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论坛讲者
季铮锋
清华大学教授
200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曾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加拿大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滑铁卢大学博士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软件与信息中心执行主任,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共同主任。他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研究量子计算,专注于量子算法和复杂性理论、量子密码学、量子信息论、量子网络和量子软件等方向的研究。
报告题目:量子软件:机遇与挑战的叠加
摘要:本报告聚焦量子软件研究,深入探讨在当前量子计算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量子软件所面临的独特机遇与挑战。随着量子硬件技术的突飞猛进,量子软件的战略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成为推动量子计算走向应用的关键环节。报告通过梳理量子软件研究的历史背景,回顾量子软件理论的发展和产业生态的构建,进而指出量子软件的核心研究问题和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机遇与挑战这一"叠加态"的全面分析,报告旨在为量子软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