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C|数字人技术发展及商业前景
CNCC2022将于12月8日至10日举办,今年CNCC技术论坛数量达到122个,内容涵盖了“计算+行业、人工智能、云计算、教育、安全”等30个方向。本文特别介绍将于12月9日举行的【数字人智能建模与驱动技术研讨会】。
报名及了解更多技术论坛信息请识别下图二维码进入CNCC2022官网。目前早鸟票限时优惠报名正在进行,抓住机会立享大幅优惠!

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浪潮及以元宇宙新一代互联网愿景的带动下,数字人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智能行为模拟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大大推动了以数字人形象为载体的互联网人机交互模式的发展。数字人技术以虚拟主播、虚拟员工、虚拟偶像等多种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为大众在元宇宙进行社交与设计协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影视、游戏、 传媒、文旅、金融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论坛聚焦于业内最新的数字人创作和多模态驱动的研讨,涵盖数字人的建模、编辑与渲染及其语音、动作驱动技术,为工业界与学术界的数字人技术研发人员建立沟通与交流的渠道。
论坛安排
顺序 | 报告题目 | 讲者 | 单位 |
1 | 结合表面光场建模和三维医学成像的数字人技术 | 虞晶怡 | 上海科技大学 |
2 | 数字化红利2.0,为企业找到“内生力” | 柴金祥 | 魔珐科技 |
3 | 动态神经辐射场的数字人重建和生成 | 刘烨斌 | 清华大学 |
4 | 基于神经渲染的数字人构建技术 | 郭玉东 | 像衍科技 |
5 | 超写实数字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 翁冬冬 | 北京理工大学 |
Panel环节 | 张举勇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论坛主席
鲍虎军
CCF会士、CCF常务理事
浙江大学 教授
浙江省之江实验室副主任,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五”、“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对地观测和导航主题的领域专家, CCF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咨询专家,国际学术期刊《Computers & Graphics》、《Graphical Models》编委,国内核心学术期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主编。所领导的团队曾获首届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二次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虚拟现实方面的研究。荣获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201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共同主席
许威威
浙江大学 教授
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长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曾任日本立命馆大学博士后,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图形组研究员,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图形学、三维重建、深度学习、物理仿真及3D打印。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IEEE TVCG, 及IEEE CVPR等CCF-A类论文40余篇。获中国和美国授权专利18项。所开发的三维注册和重建技术在高精度扫描仪及人体三维重建系统中得到应用。2014年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报告及讲者介绍
虞晶怡
上海科技大学 副教务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执行院长
OSA Fellow,IEEE Fellow,ACM杰出科学家。他于2000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双学士学位,200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虞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计算成像、计算机图形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NSF CAREER Award)和美国空军研究院杰出青年奖 (AFOSR YIP Award)。他担任IEEE TPAMI、IEEE TIP等多个顶级期刊编委和多个国际人工智能会议(ICCP 2016、ICPR 2020、WACV 2021、CVPR 2021、ICCV 2025)的程序主席。他同时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其Metaverse方向的Curator。
报告题目:结合表面光场建模和三维医学成像的数字人技术
元宇宙有望为我们提供的最重要体验,是在虚拟环境中与虚拟角色进行实时交互。为实现最接近现实的体验,我们需要构建超级逼真的数字人。在本次演讲中,我会介绍上科大团队将表面光场建模与三维医学成像相结合的最新数字人构建技术。在表面重建方向,我将介绍如何使用高速光场扫描系统以及基于NeRF一系列技术(HumanNeRF, ST-NeRF, Fourier PlenOctree等)产生超逼真的动态身体和面部数字资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利用CT和MRI等医学影像工具,对人体内部的骨骼和肌肉进行高逼真建模。例如我们采集了不同动作下MRI手的数据库并基于此构造了NIMBLE参数化手的模型。此外我们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合作,研究面部骨骼和表情的关系,实现了更为逼真的面部动画,并能从单张图片估算出面部骨骼。以上表面和内部结构相结合的数字人建模技术均使用了神经网络建模和可微渲染的新范式。
柴金祥
魔珐创始人、CEO,美国TAMU大学终身副教授,CMU博士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 & 机器人学博士,美国工科名校TAMU终身教授、美国杰出青年教授,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柴教授在国际顶尖图形学术期刊SIGGRAPH发表了20篇188体育投注:运动捕捉与运动合成的论文(本领域顶尖论文发表数全球No.1),也多次担任SIGGRAPH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2013世界计算机动画大会的主席 (SCA 2013)。
报告题目:数字化红利2.0,为企业找到“内生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各行各业均陷入了存量博弈。在此背景下,需要通过富有深度的数字化能力为企业创造“内生力”。魔珐科技的虚拟人产品,就在为合作伙伴发挥类似的功效。从产品逻辑上讲,魔珐科技虚拟人应用了图形学及 AI 技术+美术能力+产品运营能力+数据闭环,可以为企业带来极致的降本提效、从品牌到业务的整齐划一、能够打动市场的个性化表达符号,通过这些数字化红利为企业创造新的增长曲线。
刘烨斌
清华大学 长聘教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三维视觉、数字人重建与生成。发表TPAMI/ SIGGRAPH/CVPR/ICCV等论文近70篇,成果受到包括华为、字节、OPPO、海信、苹果、阿里、蚂蚁、平安、快手、京东方、商汤在内的知名企业资助。担任CVPR 2021、ICCV 2021、ECCV 2022领域主席,SIGGRAPH Asia 2019,2020技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三维视觉专委会副主任。获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3),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1)。获2021年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报告题目:动态神经辐射场的数字人重建和生成
神经辐射场(Neural Radiance Field, NeRF)作为一种基于隐式表达的神经渲染技术,以其可微、端到端、高质量视点生成等特性在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动态场景的神经辐射场需要同时考虑视点和时域一致性问题,数据维度极高,至今未有高效的场景表征方式。本报告围绕动态神经辐射场表征、重建与生成,重点考虑现实动态人体场景,围绕数字人重建和生成关键技术,分别介绍报告人在动态神经辐射场的高效动态表征、先验与多元表征融合、轻量化采集下的动态实时重建与渲染、数字化身高保真驱动与实时交互编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涵盖人体、人脸乃至全身数字化身生成的相关视觉与图形学前沿,包括沉浸式全息通信技术和AI数字人等热点前沿进行探讨与分析。
郭玉东
像衍科技 研发总监
负责数字人建模、渲染等方面的技术算法与产品研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形与几何计算实验室,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图形学、三维计算机视觉,在人脸、人体建模与渲染等领域发表多篇论文于TPAMI、TOG、TIP、CVPR、ICCV等国际期刊与会议。所研发的超写实虚拟人建模与驱动技术已服务于中科深智、华院科技等国内多家企业与客户。
报告题目:基于神经渲染的数字人构建技术
随着元宇宙热度的不断上升,虚拟人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入口备受关注。传统的数字人建模与驱动方法依赖昂贵的采集设备、复杂的制作流程,并需要专业人士的大量手工交互,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群体与应用范围。本次报告将介绍像衍科技在单目视频输入下的高效高保真数字人建模与渲染技术,包括:神经辐射场表示的动态头部的快速建模与实时渲染、多模态驱动的数字人等。
翁冬冬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高逼真数字人主要从事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以及人机交互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人机交互技术,大范围增强现实系统,精确位置跟踪算法与装置,高逼真数字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重点项、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基金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2)、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6)等奖励。
报告题目:超写实数字人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团队在高逼真数字人方向上的工作,将详细探讨数字人采集及资产生成流程,讨论三维光场采集、4D动态采集等新技术对数字人构建流程带来的新变化。同时,还将介绍团队采用的实时渲染及数字人智能驱动等实时流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实时数字人互动的多模态交互技术及集成方法展开讨论。最后,将介绍团队在数字人应用落地方面的系列工作,其中包含京剧数字人-数字梅兰芳大师项目、高写实虚拟偶像李星澜、首位挑战杯数字参赛选手等创新项目。
Panel嘉宾
张举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特任教授
CNCC是级别高、规模大的高端学术会议,探讨计算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最新进展和宏观发展趋势,展示计算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最重要的学术、技术成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换,是学术界、产业界、教育界的年度盛会。今年邀请嘉宾包括ACM图灵奖获得者、田纳西大学教授Jack Dongarra,以及高文、管晓宏、江小涓、钱德沛、徐宗本、张平等多位院士及专家,还有七百余位国内外名校学者、名企领军人物、各领域极具影响力的业内专家,CNCC在计算领域的水准及影响力逐年递增。本届CNCC的主题是:算力、数据、生态。
CNCC2022将汇聚国内外顶级专业力量、专家资源,为逾万名参会者呈上一场精彩宏大的专业盛宴。大会期间还将举办“会员之夜”大型主题狂欢活动,让参会者畅快交流,燃爆全场。如此盛会,岂能缺席!等你来,马上行动,欢迎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