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CSEF广州举行成立大会暨
专题论坛“188体育投注:广东软件产业定位的思考” (MOU85)
2003年11月14日,YOCSEF广州在广东科学馆报告厅举行了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广州成立大会暨专题论坛“188体育投注:广东软件产业定位的思考”。
有来自广东各大专院校、政府和企业界约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的特邀嘉宾有:从北京特意赶来的YOCSEF学术秘书、北京邮电大学的马华东教授、神州数码执行副总裁刘岳晖,以及来自长沙的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孙星名教授;还有,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秘书长吴焕泉,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古威,广东省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衷克仁、中山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罗笑南教授,广东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国强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黄继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鲍苏苏教授,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主任印鉴博士等。YOCSEF广州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汤庸、臧根林、陈泽琳、周传世、陈启买、刘才兴、徐海水、谷严、李洛、郑文丰、刘传信、陈黎明、熊昊和衣杨参加了活动。参加会议还有自广东省IT学术界、企业界、政府部门及其他领域的代表200人左右。
论坛开始前,举行了简短的YOCSEF广州成立仪式,YOCSEF广州主席汤庸简单介绍YOCSEF广州筹备和成立情况,YOCSEF北京学术秘书马华东代表YOCSEF北京致辞,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吴焕泉秘书长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古威分别致辞祝贺。
本次论坛的特邀讲者是YOCSEF广州AC委员、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处长周传世博士、刘岳晖、衷克仁和罗笑南。
在此届论坛上,与会者就IT界热点的软件行业在广东的发展与定位进行深入浅出的讨论。例如,广东以及珠三角地区的软件产业有何特点、优势和不足?面对国际、国内软件市场巨大的际遇和挑战,面对软件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广东的软件行业如何发展等广东政府信息产业部门、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共同探讨的课题。
周传世首先发言,从政府的角度介绍了广东软件企业的发展和对未来的展望。据他介绍,广东省软件企业认定数量占全国15.8%,登记软件占全国25.6%,主要分布于广州、珠海、深圳三地。截至2003年9月份,全省通过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认定的企业共125家,其中一级7家、二级52家、三级52家、四级14家。在软件人才队伍培养方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示范性软件学院从2002年起开始招生,其它高校也陆续对专业招生进行了调整,加强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社会办学也将注意力向信息技术方向专用。
在谈到对广东软件产业发展的展望时,周传世讲到,未来我省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领域,依托我省国际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的优势,结合制造业的基础,提升整机设备中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开发比重,在重点行业实现突破;同时,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通过软件产业带动信息产业链的全面提升;加快粤港澳合作进程,整合软件园区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对软件基地的有力政策,建设特色软件园;开拓多模式、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参考国外公司软件开发过程控制流程,制订软件过程管理规范,提高软件过程管理水平。
衷克仁秘书长对广东软件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据他介绍:广东软件收入2002年153亿元、超过亿元的企业有31家、从业人数9万多人、已通过CMM认证的企业4家,其中BambooNetwork 4级、新太科技3级、西码数据3级、南方通讯2级、正在通过CMM认证的企业10家、国家认定的软件园有两个:广州天河软件园和珠海南方软件园。广东软件产业的特点是:
1、发展迅速,在较薄弱的基础上,进入了国内前三名。
2、广东发达的经济基础对软件有巨大的需求。广东有38万家企业,一万多亿元的GDP值,全国第一位的进出口额,巨大的政府可支配财政额度,改革开放20多年形成的几千万达到小康的民众,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3、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软件产业,推动信息化的力度大。OA、电子政务、GRP、”十二金工程“等等,带来了巨大的软件需求。
4、开放的政策,使这些年来人才大量涌入,形成了庞大的技术队伍。
广东软件产业存在的问题是:
1.政府的政策的落实问题:表现在优惠政策落实困难;税收制度复杂;创业环境欠佳,这些年虽有改进,但办事仍然困难,工商、税务、银行、海关、公检法等部门环节太多;打击盗版力度不够
2.思想意识、社会风气问题创业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表现在:“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使中小企业多,竞争能力弱;版权意识薄弱,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较普遍的浮躁心理,不愿下踏实的苦功夫,不愿长时间的努力;普遍的“重硬轻软”,不认识软件的价值,“软件不值钱、服务不要钱”,使软件企业难以发展。
3.管理水平低,表现在:创业者管理水平不高,百人以上单位往往管理混乱,发展到一定规模,问题积累很多,难以健康发展;项目管理能力低,团队精神不强,难以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也难按 用户要求准时完成。与印度的差距之一;
4.人才问题缺乏有创造精神的软件开发人才,具体是:缺乏有经验的软件开发、管理人才;企业中CIO地位太低,难以发挥作用;缺乏优秀的CIO。
神州数码执行副总裁刘岳晖首先从中国软件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讲,中国软件产业的挑战包括:从全球软件产业布局上看,留给中国的机会已经不多;从供需关系上看,由于市场规则不成熟,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从软件企业自身来看,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都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软件产业的机遇包括:中国IT应用的需求正在从硬件转向软件及相关IT服务;从全球软件发展规律上看,国内软件企业在高服务含量的软件上较有竞争力,特别是垂直行业;中国发展软件出口加工的比较优势已逐步形成,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较大;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宽松的政策环境。
然后,刘总提出了如何把握机遇的策略,1)政府方面,支持更加注重与支持应用软件的发展;2)软件行业协会方面,创造公正、公平的竞争规则,充分体现软件企业认、证的等级和严肃性;3)企业,振兴中国软件产业,把握机遇、苦练内功,中国软件企业应该义无返顾
接着,刘岳晖又提供了一些有关广东软件行业的最新数据,广州天河软件园总体软件企业总收入已达33.53亿元,占全国软件产业基地总收入的12%,800多家软件企业在此驻扎,其中自主版权的软件产值已达8.2亿元,在全国20个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第二; 截至2002年10月底,广州市就共有37个软件出口合同办理成功,合同金额达677.42万美元, 广州软件企业综合性较强; 2001年广东省软件产业总产值为80亿元,据全国首位; 2002年广州市经信息产业部、软件行业协会认定的软件企业是563家,软件产品是1767个; 广东省产值过亿的软件企业: 金山、金蝶、新太科技、中望等;广东省2002年的GDP:11769.73亿元。
中山大学罗笑南教授则着重论述了“如何提升软件开发质量”这个软件工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把握的课题。他讲到,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新趋势。是从产品质量到大质量服务、经营、软件 ,无形的信息、概念等);现在软件开发的特征是:1)从单纯追求产品的技术指标到追求产品的高使用价值 ;从“高质量”到适宜质量 ;2)从注重实物质量到追求质量保证能力 ;从对顾客负责到对社会负责 ;3)从由顾客承担质量风险到由企业承担质量风险 ;4)从操作者的责任到管理者的责任 。
论坛气氛非常热烈,来宾就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企业资质认证以及国产软件如何帮助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会议一致持续到12点35分,一直到结束无人退场,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论坛活动之后,YOCSEF广州AC随即召开会议,汤庸主席等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YOCSEF广州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讨论,YOCSEF学术秘书马华东发表了指导性讲话,其他委员都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观点,提出了很多设想和建议。
(衣杨写稿)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