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
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报告专场(内部)
2004年4月17日13:30-15:30
北京友谊宾馆专家俱乐部
主题:网格计算
主持人:郑纬民 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主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报告一:网格与国家信息化
报告人:钱德沛 教授,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报告二: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进展
报告人:金海 教授,“中国教育科研网络计划”专家组组长
报告三: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
报告人:怀进鹏 教授,国家863计划计算机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
报告四:网格技术的五个计算机科学问题
报告人:徐志伟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织女星网格”研究项目负责人
以现行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应用层的互通互联,造成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的现象,每个应用部门都要保持大量的维护开发人员,而且应用系统难以随技术发展而快捷的更新,使得信息系统成本很高。网格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具有支持资源共享,协同工作的固有能力,将对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美国PACI计划支持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伊利诺宜大学两个超级计算中心牵头的两支研究队伍开展网格的研究。美国军方正在实施“全球信息网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 GIG)的宏大计划,计划在2020年完成。英国正在实施为期三年的e-Science网格研究计划。信息产业界的大公司(IBM、Intel、HP、微软等)也相继公布了与网格目标一致的研究开发计划。
在国内,科技部于2002年4月启动了“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该项目把研究聚焦于网格,研制每秒4万亿次的面向网格的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支持网格运行的网格软件,建设一批网格节点,依托现有网络形成网格试验环境,在科学研究、资源环境、制造业、服务业研制若干应用网格。教育部也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旨在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服务平台,将高性能计算送到教育和科研网用户的桌面上,成为国家科研教学服务的大平台。2003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启动了网格重大专项,并重点支持生物信息学、高能物理、大气等应用网格的建设。
中国计算机学会邀请到来自我国各网格重大专项的核心专家成员作主题演讲,他们是: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钱德沛教授,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专家组组长金海教授,国家863计划计算机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格重大项目负责人怀进鹏教授以及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徐志伟教授。他们将分别就“网格与国家信息化”,“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进展”,“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活动环境”和“网格技术的五个计算机科学问题”做主题演讲。
报告人简介:
钱德沛,195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北德州立大学读研究生。1991年6月至1992年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汉诺威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与操作系统研究所进修工作。现任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主任、国家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
报告摘要:
报告从国家信息化的需求出发,论述了网格在国家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展网格技术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简要讨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重要的网格技术问题。报告还简要介绍了国外有关的网格研究计划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在网格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实践,包括在高性能计算机、网格软件、网格试验床中国国家网格和应用网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金海,37岁,工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武汉市第10届政协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委、武汉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武汉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国教育科研网络计划”专家组组长。他主要从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网络服务器及其系列产品的研发。他在国内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主持、参加并完成了20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进步四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报告摘要: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ChinaGrid充分利用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高校的大量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相应的网格软件,配合网络计算机(NC)的使用,将分布在教育与科研网上自治的分布异构的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实现CERNET环境下资源的有效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提供有效的服务,形成高水平低成本的计算服务平台,将高性能计算送到教育与科研网用户的桌面上,成为国家科研教学服务的大平台。这个报告主要介绍ChinaGrid目前的进展状况,包括校园网格建设、公共平台建设和五大专业网格的进展情况。
报告人简介:
怀进鹏,男,42岁,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务副校长、国家863计划计算机技术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学报》编委。一直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网络安全的研发工作,近年来在软件中间件、网格技术和网络安全协议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报告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正在对科学研究活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环境将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科学研究能力带来质的提升。针对我国科研资源存量大、利用有限的现状,本报告在分析国内外在网络科研环境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未来基于网络的科学活动环境的根本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并围绕可协同性、可管理性和可信任性这三个重要科学问题介绍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研究内容,并简要汇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包括Web服务以及基于服务的网格体系结构)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正在对科学研究活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环境将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科学研究能力带来质的提升。针对我国科研资源存量大、利用有限的现状,本报告在分析国内外在网络科研环境方面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给出未来基于网络的科学活动环境的根本问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并围绕可协同性、可管理性和可信任性这三个重要科学问题介绍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研究内容,并简要汇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包括Web服务以及基于服务的网格体系结构)等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报告人简介:
徐志伟,男,1956年生。1982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4年在美国普度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计算所副所长,研究员,《Journal of Grid Computing》杂志编委,IEEE Senior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国际联络工委主任。目前在中科院计算所负责由863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的“织女星网格”研究项目。
报告摘要:
2000年,Jim Gray和汪成为分别提出了21世纪计算机科学的12个问题与10大难题。本报告从网格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将他们的问题具体化,集中讨论了制约网格技术与应用发展的五个共性的计算机科学问题,即网格计算模型问题(图灵机问题)、网格动态可扩展问题(U型曲线问题)、网格开放社会问题(软件摩尔定律问题)、网格程序设计问题(OOP问题)、网格应用开发方法问题(软件工程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推动网格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我国计算机学科的发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