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5年9月24 (星期六) 9:00-12:30
在北京翠宫饭店二层多功能厅
举行专题论坛,敬请光临
论坛主题
高校教改路在何方?
程 序
08:30 签到
09:00 论坛开始
执行主席:王 钧 亚信学院院长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王千祥 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特邀讲者:韩 民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演讲题目: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若干问题
特邀讲者:韩水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演讲题目:终身教职与学术共同体
特邀讲者:蒋国华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题目:大学评价与大学排行
特邀讲者:张晓东 博士,Chair of Dept.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the
论题:
1、 中国大学的问题出在哪里?
2、 中国大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3、 现代大学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哪些是关键制度?
4、 如何进行制度设计,才能缔造世界水平的大学?
参加人员:高校教师、政府官员、相关研究者、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费用:50元,学生20元(可现场交费)。CCF会员(凭会员证)和特邀者免费。
Email:ccfad@ict.ac.cn; Tel: (010)6256 2503; Fax:6252 7485
高校教改路在何方?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一直在小心潜水的中国高校教改浮出了水面,引发了一场对高校教改的热烈讨论:“只聘岗位,不评职称”、“岗位和职称合而为一”等等,有的学校甚至采用了年度考核“公分制”。同时,另一种声音也越发强烈,什么是学术自由、研究自由?教师是否会变得更加浮躁、功利和短视,不敢涉足“科学难题”?……
大学管理层、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国内大学的管理颇有微词,改革的必要性已不辩自明,但路在何方呢?为此,我们请来了知名专家、学者,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高校教改。
执行主席 王 钧
亚信学院院长,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毕业于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七年程序员经验,十一年IT业服务管理经验,五年多利润中心管理经验。曾参与筹建IT服务企业;两次成功主持设计差异化的服务业务模式,三次成功主持新服务、新市场的开拓;两次成功主持建立客户服务与服务管理体系;成功地把客户服务部门由亏损的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迄今已持续盈利超过四年,团队以服务意识强、协作精神佳见长。
执行主席 王千祥
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现任北京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化软件与软件工程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一部,译著3部。申请专利4项(1项已授权)。2004年中创软件人才奖获得者。
特邀讲者 韩 民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高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1958年生,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82-1988年留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日本的专门学校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与课题》、《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50年》(高等教育管理卷)、等。主要论文有《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的意义及其政策,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的演变,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终身学习的理论与政策实践,展望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改革等。
特邀讲者 韩水法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哲学系、加拿大约克大学哲学系和日本关西大学访问、研究,德国图宾根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康德哲学暨德国哲学、政治哲学、韦伯研究、当代中国思想和大学问题研究。著有《康德物自身学说研究》、《康德传》和《韦伯》等。代表性论文有《反新权威主义论》、《分裂的精神与规范的张力》、《正义的视野》、《批判的人文主义与大学观念》和《世上已无蔡元培》等40余篇。译作有《实践理性批判》等。主编《韦伯文集》和《社会正义是如何可能的?——政治哲学在中国》。
特邀讲者 蒋国华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民进中央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44年生,笔名石佾。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主要著有《科学学的起源》、《大科学年表》、《计划未来》、《现代教育》、《科研评价与指标》、《科研评价与大学评价》等。有论文《大科学时代更需要科学帅才》、《论科学基金会》。事迹被收入《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主持完成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任第9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大会主席。
特邀讲者 张晓东
Xiaodong Zhang is the Robert M. Critchfield Professor in Engineering, and Chair of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the Since 1992, he has established and directed the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Software Lab where he has supervised over 40 graduate students (both MS and Ph.D), Postdocs, and visiting scholars. His research interests cover a wide spectrum in the areas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Several technical innovations and research results from his team have been adopted or being developed in commercial products and open source systems with strong impacts to our daily computing operations, including the permutation memory interleaving technique in the Sun MicroSystems' UltraSPARC IIIi processor, the token thrashing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Clock-Pro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in Linux Kernels. He served as the Program Director of Advanced Computational Research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2001-2004. He wa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998-2002, and is currently serving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and IEEE Micro. Xiaodong Zhang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