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
于2006年3月4 (星期六) 9:00-11:30在
浙江工商大学教工路校区(教工路149号)1号行政楼301会议室
举行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计算机学生教学计划与就业问题研讨会
程 序
执行主席:任午令 博士,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YOCSEF杭州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蔡亮 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YOCSEF杭州学术委员会委员
特邀嘉宾:
祝鸿平 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任
何钦铭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潘 烈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书记
胡 华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魏致善 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
黄 达 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
王君雅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代表
YOCSEF杭州分论坛全体委员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系室主任及骨干教师:许芸、邢建国、吴海燕、韩培友、徐斌、金海卫、王勋、厉小军、魏贵义、潘云、王敏、费玉莲、史红霞、姜波、傅培华、伍蓓、汤颖
时间 | 内容 | 演讲人 | 备注 |
8:30~9:00 | 签到 | ||
9:00~9:05 | 嘉宾介绍 | 任午令 | 会议开始 |
9:05~9:10 | 致欢迎词 | 潘烈 |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 |
9:10~9:15 | YOCSEF及本次研讨内容简介 | 蔡亮 | 执行主席主持会议 |
9:15~9:35 | 信息产业人才培养:问题和对策 | 祝鸿平 | 浙江省教育厅 |
9:35~9:55 |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 胡华 |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 |
9:55~10:15 | 软件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 何钦铭 |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
10:15~10:30 | 企业的IT人才培养观 | 魏致善 | 杭州信雅达公司 |
10:30~10:45 | 从学生到员工的跳跃 | 黄达 | 杭州信雅达公司 |
10:45~11:00 | 愿与学院共成长 | 王君雅 |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 |
11:00~11:30 | 自由讨论 | ||
11:30 | 会议结束(中餐) |
计算机学生教学计划与就业问题研讨会
执行主席任午令
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等。主持及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项、厅市级科技进步等二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兼任浙江工商大学信息化建设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浙江省“十五”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执行主席 蔡亮
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的研究。完成国防预研基金两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1项、省部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其中被SCI/EI索引有7篇。研究成果在国防、金融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邀讲者 祝鸿平
硕士,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主任科员,1992年进教育厅工作,先后具体主管高等师范教育、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2000年-2001年受“浙江省-日本静冈县友好交流”项目支持公派赴日本业务研修,2002年-2003年攻读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现具体主管高等学校专业建设、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成果培育和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等工作,参与省政府“浙江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浙江省加强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等重大课题研究,并执笔研究报告。五年来在省内外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
报告提要: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规格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浙江省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满足信息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有效支持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是一个发展变化非常迅猛的产业,对人才数量、质量、规格的需求变化非常迅速,相对于产业的发展变化,IT人才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滞后性。为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IT人才,增强人才就业适应性,应当强化高校分类办学,努力办出特色;推进产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教学内容与评价手段,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高校学科竞赛、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特邀讲者 何钦铭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网络教学辅助系统等。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多项。获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报告提要:首先分析软件技术的特点与软件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针对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在分析现有教学计划结构与人才培养中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软件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以及个人成长对策,并简要介绍浙江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
特邀讲者 胡华
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网络信息系统、教学辅助系统等。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访问研究一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报告提要: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学生要面临的问题和处理的问题日趋多样化,行业交替变更加快,本科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已经不象过去那样可以做到一劳永逸。计算机行业更是如此。作为一门发展很快的学科,计算机行业每时每刻不断有新的技术和观点推出,也有许多旧知识淘汰。这使得现代高等教育要确立起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观点。即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为今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和为卓越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使学生有一个较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环境。
特邀讲者 魏致善
上市企业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管,任公司监事、助理总裁、人力资源总监。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曾任杭州争光化工集团总经办经理、英国Purelite公司人力资源总监。1998年加盟信雅达公司,系跨世纪人才学院导师、“相约在高新”人力资源俱乐部会长。
报告提要:人才培养是IT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之一,教学计划对于IT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学计划应当密切关注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随需而变,应变而变。“走进校门是大学生,培养出来的是职业人”。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更要学有专长,具备与本专业相应岗位的实用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更需要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改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IT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会场方位示意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