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长沙分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长沙
于
在中南大学民主楼学术报告厅
举行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普适计算技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Weiser博士提出“普适计算”这一新概念,引领人类从主机时代、PC机时代、Internet和分布计算过渡期开始向未来新的计算机时代的探索,旨在实现无所不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计算;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需要,就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访问到所需的信息,计算技术将以最友好的方式,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普适计算为我们未来生活绘制了美好蓝图,但普适计算仍然还处于实践初期,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还面临巨大的挑战!
那么今天普适计算领域的专家将从理论到实践、从硬件到软件,从发展机遇到挑战为大家详细解读普适计算!
程 序
14:30 签到
15:00 报告会开始
特邀讲者:王怀民 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训练部部长
YOCSEF荣誉委员
演讲题目:普适计算中间件
特邀讲者:过敏意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
演讲题目:普适计算校园网最新进展
特邀讲者:Dajin Wang 博士,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执行主席:王国军 博士,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
YOCSEF长沙学术委员会主席
执行主席:毛新军 博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YOCSEF长沙学术委员会副主席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信息院研究生、信息院本科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费用:免费
Email:dxh@mail.csu.edu.cn; Tel: 0731-8879707; moblie:13508482734 Fax: 0731-8877711
普适计算技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影响
特邀讲者 王怀民
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90年起开展分布计算软件的研究,主持或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Agent技术、分布对象中间件技术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在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九五”、“十五”被国家科技部聘为863计划计算机主题专家组成员。先后被《科学通报》、《计算机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学术刊物聘为编委。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学术委员会(YOCSEF)委员、副主席、荣誉委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进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Email: whm_w@163.com
报告提要:简述中间件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阐述在普适计算蓬勃发展的今天,开展面向普适计算中间件研究的意义。分析普适计算中间件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研究工作。介绍我们在普适计算中间件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
特邀讲者 过敏意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
Email: guo-my@cs.sjtu.edu.cn
报告提要:普适计算是将计算模式从桌面计算时代到无处不在计算时代的一种革命性转变。特点是将集计算、通信、传感功能于一身的各种信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连接有效组织起来,并按照用户的个性需求进行定制,以嵌入式产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或者手持,或者可穿戴,甚至是以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器具融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一种随时、随地、随环境自适应的信息和娱乐等各种服务,最终目标是将由通信和计算机构成的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物理空间融为一体。在本次学术报告中,特邀讲者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普适计算校园网的设计与实现,对普适计算的理念,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比如情景感知,计算模型,平台中间件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当前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特邀讲者 Dajin Wang
博士,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教授。1982年获上海科技大学(现为上海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和1990年分别获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计算机科学硕士
Email: wangd@mail.montclair.edu
报告提要: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普适计算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与普适计算之间的关系,十分类似于因特网(Internet)与万维网(World-Wide-Web)的关系。在本次学术报告中,特邀讲者将简要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并且介绍对其中某些问题所取得的一些近期研究成果。
执行主席 王国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系副主任,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移动计算研究所所长,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分论坛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湖南省计算机学会会员。2003年至2005年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高级研究员(Research Fellow)。2006年至2007年任日本会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容错与可信计算、软件工程。现已在国际杂志如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Wile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Elsevier Computer Communications,国际会议如GLOBECOM、ICC、WCNC、ICPP、IPDPS,国内杂志如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高技术通讯、通信学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60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69篇次。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
Email: csgjwang@mail.csu.edu.cn
执行主席 毛新军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至2004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计算机系的访问学者,2005年9月在国防大学进修学习,现任职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长沙分论坛副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包括:新颖软件开发方法、面向Agent软件工程、自适应和自组织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和模式、分布计算技术。近年来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863课题、霍英东优选资助课题、武器装备预研基金课题、华为合作研究课题,参与了二项国家973课题。出版学术著作1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担任了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JCS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同行评议专家,2005年获得军队育才银奖,2006年获得军队专业技术二类岗。
Email: xjmao@nudt.edu.cn
会场方位示意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