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9:00-12:30
在北京翠宫饭店二层多功能厅
举行专题论坛,敬请光临
论坛主题
从LNCS事件反思中国学术论文的发表
从2007年开始,近年来快速膨胀的LNC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系列会议文集不再被SCI检索,这个事件在中国计算机界引起很大的反响,曾经把LNCS会议文集作为发表SCI论文捷径的一些同仁不由得忧虑:LNCS不灵了,今后将把论文投向何处?LNCS事件究竟是悲是喜?它将对中国计算机界的学术论文发表产生什么影响?计算机界的研究人员应该怎样选择会议与刊物来发表论文?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公正进行学术评价?本次论坛将汇聚国内外学术界杰出人士、专家,就上述话题展开讨论与思辨。
程 序
8:30 签到
9:00 论坛开始
特邀讲者:王飞跃 博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特邀讲者:林闯 博士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演讲题目:188体育投注:计算机领域论文评价的一些思考
特邀讲者:倪明选 博士 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系主任
演讲题目:从学术评价体系看文章发表策略
特邀讲者:陈贵海 博士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系副主任
演讲题目:立足国内做出国际一流研究
执行主席:王千祥 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金蓓弘 博士,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社会学者、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报名Email:ccfad@ict.ac.cn; Tel: (010)6256 2503转16; Fax: 6252 7485
从LNCS事件反思中国学术论文的发表
特邀讲者 王飞跃
博士,现任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系统、复杂系统和社会计算的建模、分析、控制和管理。自1990年起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任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 2004年当选IEE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ociety主席,现任IEEE Intelligent Systems 副主编。先后当选IEEE,INCOSE, IFAC, AAAS等国际学术组织的Fellow,并获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称号。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唯一完成人。
报告摘要:近年来,中国SCI论文总数已从第15位跃居至第5位,但盲目地强调、鼓励SCI论文并以其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势必会造成大量无用的科研“垃圾”,扰乱正常的科技发展进程和目的。报告将反思现有的学术评价标准,剖析各种学术“污染”现象,提出了对人才成果评价体系的独特看法和观点。
特邀讲者 林闯
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任系主任。ACM理事,IFIP TC6中国代表,IEEE 高级会员,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等国内外10个期刊的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科学指导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性能评价,安全分析,随机Petri网。主持的“计算机系统的随机模型与系统评价”项目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已在国内外一级学术期刊上和IEEE Computer Society等学术年会上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3本专著。
报告摘要:论文评价和统计工作关乎着学科建设和政策导向,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每个学科和方向又有不同的论文评价体系和标准,所以使得论文评价成为一项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论文的评价方法包括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关键在于论文的价值,包括学术创新、学术影响和指导应用实践等。报告将介绍SCI、CITESEER、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的会议等级列表等多种评价方法,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一种综合的论文评价方法。
特邀讲者 倪明选
博士,IEEE Fellow,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座教授兼系主任,973计划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微软亚洲研究院信息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数字生活研究中心”主任。他还是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新竹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荣誉院长。倪教授担任过三十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主席,在三十余个国内及国际会议被邀请为主题发言人,获得过五个主流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研究方向包括:无线传感网络、高速网络结构及计算、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
报告摘要: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文章发表的质与量是一个主要的考核指标。对学者自身而言,发表文章也是检验学术成果和获得认可的一种方法。当今,由于计算机领域中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产生了许多新的期刊和会议。当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后,发表在那里才能增加作者的学术影响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报告内容包括:如何定位自己的文章,增加被发表的机会;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会议或期刊,使研究成果能获得广泛的重视;如何利用文章评估研究人员,以提高研究机构的学术地位。
特邀讲者 陈贵海
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在海外有10年的进修和研究经历,先后在10余所中外高校工作过。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国际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80余篇。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或大会主席。
报告摘要:本报告以个人多年海外工作经历,讲述个人对“立足国内做出国际一流研究”的切身体会。报告内容包括:1、学术水平评价指标;2、中外学术水平比较;3、差距原因分析;4、如何缩小差距。
执行主席 王千祥
博士,CCF高级会员,CCF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学术秘书。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软件中间件技术、适应性软件技术以及软件分析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应用服务器原理与实现》。2004年获得“中创软件人才奖”,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执行主席 金蓓弘
博士,CCF高级会员,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普适和移动计算、中间件。负责完成了多个国家级项目包括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国家863项目等,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内外会议上发表约90篇学术论文,专著1部,译著1部,专利1项。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会场方位示意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