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9:00-12:30在
北京翠宫饭店二层多功能厅
举行专题论坛
研究生统考的利与弊
今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的通知。自此,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和农学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专业课实行全国统考。
对于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应。是教育公平的需要,还是利益的驱动?是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还是对学生创造力和大学个性的扼杀?有人认为该举措能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便于统一选拔同一专业的人才,同时杜绝招生考试腐败现象,也有人认为是第二次高考,是招生制度的倒退。有人拍手称快,呼吁、倡导;有人深恶痛绝,罢招、辞职……
观点各有不同,但是初衷都是一致的:为了中国教育!
孰是孰非,且待专家学者北京论剑
程 序
8:30 签到
9:00 论坛开始
特邀讲者:蒋国华 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题目:研究生统考利弊之外谈利弊
特邀讲者:张 锐 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演讲题目:研究生入学统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
特邀讲者:王兴伟 东北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处长
演讲题目:188体育投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初试科目调整及命题形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特邀讲者:肖 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研究员
演讲题目:统考利弊的辩证思考
特邀讲者:陈道蓄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CCF理事、教育工委主任
演讲题目:188体育投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若干思考
执行主席: 汪东升 清华大学微处理器与SoC中心主任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 王 钧 天地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YOCSEF荣誉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教育和社会工作者、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参会必须报名 Email:ccf-pr@ict.ac.cn; Tel: (010)6256 2503转14; Fax: 6252 7485
研究生统考的利与弊
特邀讲者:蒋国华
北京吉利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研究所所长兼科研处长。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曾为民进九届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进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民进十二届北京市委秘书长、北京市十届政协委员。他还担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研究生统考利弊谈是一个好题目,但要谨防就事论事地谈,如同我国高考改革一样,谈了二十多年,仿佛依然踏步原点。研究生教育质量之高低与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之间的正相关系数甚高。而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多个方面来看,研究生考试改革要比全国高考改革先走一步才是。如若不然,我国研究生教育有沦为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收割对象之虞。
特邀讲着:张锐
万学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2006年8月,张锐带领他100%名校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素质团队创立万学。万学在全国拥有23家直营分公司,业务领域覆盖了研究生考前培训、公务员考试及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万学教育定位是教育价值链的高端,致力于向大学以上同等学力考生提供非学历教育。张锐博士曾入选“中国十大民办教育家”,“中国教育品牌十大杰出企业家”,“2007中国教育培训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以及“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
内容提要:研究生统考为中国在校的几百万大学生在面对研究生选拔中,能够提供统一的考核标准,在整个社会其他配套因素不太完美的情况下,创造了社会的平等。同时,统考的出现也为大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提供了机会,统考课程的准备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广泛的提高。
特邀讲者:王兴伟
博士,CCF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处处长、教授,985工程及211工程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网络中心主任,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一直从事下一代互联网、IP/DWDM光Internet、移动无线Internet、网络与信息安全以及网格计算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以及辽宁省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奖励。
内容提要: 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初试科目调整及命题形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初试科目选择的依据,探讨了此次改革的利和弊。
特邀讲者:肖湘
博士,高级经济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研所产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曾任高校教研室主任,后来相继担任两家上市公司董事、两家企业集团副总裁,曾是南方基金、华信基金经理人之一,擅长理论研究分析、企业管理与资产重组并购。发表文章二十余篇,2004年参加主笔了国家发改委宏观院课题“广州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参加主笔北京市政府社科哲课题“中国高校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008年主持省级课题《广东省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和市级课题《惠州仲恺高科技开发区企业上市融资潜质评价研究》。
内容提要:把社会学科的专业课纳入统考范围,不加区分地造成新的不公平,降低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抹杀教育产品形成过程的差别和个性;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中国未来的人才选拔培养战略模式可以通过研究生应用教育带动和影响上下价值培养模式中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形成;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推进现有研究生招生模式转变为申请核准制,宽进严出,在高端人才培养机制影响下,实现中低端普世教育的公平化。
执行主席:汪东升
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CPU与SoC中心主任。CCF高级会员,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embedded systems(EURASIP JES)副主编。 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CPU设计,高可用系统设计等研发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执行主席:王钧
天地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双体实训策划人。CCF高级会员、YOCSEF荣誉委员,北京中关村IT专业人士协会执行副理事长,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认证专家,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培训委员会常务委员。曾创建亚信学院并任首任院长,熟悉企业人才需求和教育培训质量管理。2006年秋联合业内专业人士,创办天地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并策划启动“双体实训”项目,致力于大学生就业实训,向企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特邀讲者:陈道蓄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CCF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理事、开放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处理, 普适计算, 软件工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曾四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并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内容提要: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很大,各招生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要发现最具潜力的学生,为培养优秀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招生控制手段来保证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质量。如何在加强规范管理的同时创造一个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面对如此巨大的招生规模,学校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有效合理的多样化招生方式可能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
会场方位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