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 9:00-12: 30在
北京翠宫饭店二层多功能厅
举行专题论坛,敬请光临
论坛主题
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与反思
博士教育是一个国家关键的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近年来,我国博士教育规模逐渐扩大,目前博士生在学规模已超过2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博士生培养规模可能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
毋庸质疑,博士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力推动了国家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近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的博士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不足,博士生培养质量不高,博士待遇偏低、博士找工作难、学历泡沫化以及由此引发的论文造假、申报博士点造假等等。
针对当前我国博士生培养现状,我们是否需要进行反思:博士生培养的目的是什么?博士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国家、社会对博士人才的需求是什么?近年来我们的博士培养质量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如何改良中国特色的博导制度?如何衡量导师是否称职?博士毕业是否需要有年限?是否应该大幅度提高博士生工资待遇?……本次论坛邀请了多名专家,从不同视角深入探讨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和反思。
程 序
8:30 签到
9:00 报告会开始
特邀讲者:徐志伟 博士,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演讲题目:计算机专业需要培养T字型博士
特邀讲者:施巍松 博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
演讲题目:中美博士培养制度的比较
特邀讲者:黄沛杰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生
演讲题目:中国博士生的理想与徘徊
执行主席:陈文光 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执行主席:明 仲 博士,深圳大学计算与软件学院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社会学者、教育学者、研究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如能参加,敬请于5月14日前回复至ccf-pr@ict.ac.cn,以便提供会务服务。
报名联系:Email:ccf-pr@ict.ac.cn; Tel: (010)6256 2503转14; Fax: 6252 7485
我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的现状与反思
特邀讲者 徐志伟
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1987年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曾获200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执行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等国际期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结构和网络计算。
报告提要:近几年来,社会上充斥着一种言论,认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在下降,同时“博士满天飞”。中国计算机界需要直面这种言论,并给出实事求是的回答。讲演者将根据中科院计算所的实例,针对计算机专业博士培养的现状、目标、进一步提升质量的潜力和措施,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和讨论。讲者的基本论点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是踏踏实实地实现国务院学位办制定的T字型博士培养目标,而不是新的热词。
特邀讲者 施巍松
博士,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终身教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5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2000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 移动计算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在相关领域的高级杂志和会议上发表了90多篇论文,博士论文 “软件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优化” 2002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现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移动和因特网系统结构实验室主任,世界万维网年会的合作主席,CollaborateCom程序委员会主席,兼任多个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Journal of Sensor Networks、IEEE Internet Computing Magazine和英文计算机学报(JCST)的客座编辑。
报告提要:从中美两国的博士生所学课程,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和评价体系进行比较,对如何成为一个好(坏)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特邀讲者 黄沛杰
中科院软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视频处理。五年硕博连读期间在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十篇,并获得两项国际专利授权。在高盛集团(亚洲)香港总部、IBM中国研究院、Thomson中国研究院等企业实习,有与多所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博士生共事和交流的经历。
报告提要:当代中国各种成功以及求学的机会已数不胜数。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守护于象牙塔中,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青年学子们,怀有怎样的梦想与激情,又面临着哪些困惑与徘徊?讲者通过采访国内诸多博士生,将汇报他们的理想、心声以及困惑,如:读博的目的?读博期间培养的能力是否吻合于目前社会需求?导师是我们的家长还是引路人?等。讲者还将与大家一同思考,作为大陆成长起来的博士生,该如何自我定位等问题。
执行主席 陈文光
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 委员。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系主任,北京市机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并行计算的编程模型,编译和并行应用分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
执行主席 明仲
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YOCSEF委员,YOCSEF广州主席,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现任深圳大学计算与软件学院教授、副院长、深圳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本体论、语义Web、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和形式化方法,在国际国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会场方位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