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9年10月16日(星期五) 14:00-17: 00在
北京邮电大学 教三楼136(多功能厅)
举行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移动计算与未来应用服务
随着无线通信、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手机、掌上电脑、汽车等移动设备具备了随时、随地通信和更强的计算能力。这些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时时刻刻连接在一起,数十亿的移动设备嵌入了访问Internet的能力,人们可以方便地使用通信、搜索、导航、购物等服务,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正随着“移动计算”而发生改变。
一般来说,移动计算指用户使用移动计算工具在不固定的场地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从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中获取数据和信息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和决策的过程。移动智能终端在无线环境下,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移动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是当前计算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并被认为是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方向之一。本次报告会邀请移动计算领域的著名学者,从不同视角介绍移动计算所涉及到的无线通信、移动设备和未来应用等技术,对该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程 序
13:30 签到
14:00 报告会开始
特邀讲者:张 平 教授,北京邮电大学
演讲主题:未来移动无线通信技术
特邀讲者:张永光 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
演讲题目:未来移动设备的新应用
特邀讲者:陈新中 研究员,英特尔-清华先进移动计算技术研究中心
演讲题目:未来移动计算应用开发的挑战
执行主席:马华东 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
执行主席:王 涛 博士,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报名联系:Email:ccf-pr@ict.ac.cn; Tel: (010)6256 2503转14; Fax: 6252 7485
移动计算与未来应用服务
特邀讲者张平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无线新技术研究所所长、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张平教授主持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奖。
报告提要:作为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宽带无线网络正经历着异构融合和泛在化的演变,对无线传输能力和传输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对无线网络工作模式和移动无线业务应用也提出很多新的需求。这些问题是目前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所关注的焦点。本报告将在此领域就一些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报告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前我国宽带无线网络的现状分析;发展宽带无线网络的先进技术;移动泛在网络的发展趋势分析。
特邀讲者张永光
微软亚洲研究院无线与网络研究组经理,微软公司高级研究员,IEEE Trans on Mobile Computing副主编,MC2R地区编辑,ACM MONET客座编辑。主要从事移动系统和无线网络方面的研究。1994年获得普渡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曾任HRL实验室高级研究科学家,领导互联网技术、卫星网络安全机制和3G无线系统等技术的研究。DARPA下一代互联网项目的Co-PI,及其他5个DARPA资助的无线网络技术研究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研发的多项技术已应用于HRL,波音公司和Hughes公司。在Sigcomm、Mobicom、Mobisys、ToN等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50多篇论文和一本著作。在NSDI09获得最佳论文奖,在MobiSys07、SenSys07、MobiSys08和NSDI09上获得最佳演示奖。主持了多个国际会议及研讨会,担任ACM Mobicom09的大会主席。
报告提要:个人移动设备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报告介绍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的互联移动设备协作的新方式、新能力和新的应用。第一个项目以“情侣电话”为场景,通过资源共享和聚类技术实现两部电话协作解码和双分辨率视频播放。第二个项目发明了估计两部移动电话间距离的新技术,拥有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的厘米级精度。第三个项目开发了基于手势识别的移动设备安全推介技术,用户可以简单地通过手势来选择并连接移动设备,通过声音来验证身份。我们已使用COTS手机实现了这些应用,并进行了大量实验。其中,第一个项目论文发表在MobiSys07,获得最佳演示奖。第二个项目论文发表在SenSys 07并获得最佳演示奖。第三个项目论文发表在MobiSys 09,并在MobiSys 08获得最佳演示奖。
特邀讲者陈新中
英特尔-清华先进移动计算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英特尔公司首席工程师。主要从事移动计算、大规模软件开发与分析、编译器优化等技术的研究。1981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曾任美国SGI公司和英特尔微处理器研究实验室编译器部门经理,所研发的高性能编译器和优化技术已经被HP、Microsoft、Intel和gcc广泛采用,并成为Open64编译器最受欢迎的基础架构。拥有13项专利,在跨程序分析,全局优化和指令级并行等领域的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文章,多次被Micro, PACT, CGO 等顶级会议邀请作Tutorial技术报告。
报告提要:随着3G/4G技术的推广,运营商竞相成为领先的移动服务供应商,而ODM厂商则致力于研发强大的硬件加速器来运行更加复杂的移动应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新的额外带宽、计算能力和云计算等丰富资源,如何构建和部署移动计算应用成为移动应用开发领域的重要挑战。在不久的将来,是否可以期待所有应用都运行在手持设备上?如果让应用运行在手持设备上,应该如何设计?本报告将介绍这些挑战并深入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执行主席 马华东
博士。CCF理事、YOCSEF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现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等刊物编委。目前主要从事多媒体系统与网络、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著作4部。获北京市教育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奖励,2009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执行主席 王涛
博士。YOCSEF学术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现任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应用研究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增强现实、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在IJCV、ACM MMSJ、CVPR、ACM Multimedia等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申请十多项专利,翻译《软件优化技术》著作一本。在美国NIST举办的视频检索TRECVID2007的概念检测评测中,与清华大学合作获得第一名。
会场方位示意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