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CCF YOCSEF 于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14:00-18:00在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大楼二层多功能报告厅 举行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未来普适计算技术 程 序 13:30 签到 14:00 报告会开始 特邀讲者:朱浩华 博士,台湾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移动传感于劝导技术与普适计算之应用 特邀讲者:杨 强 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基于传感器数据的行为识别 特邀讲者:过敏意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演讲题目:从普适计算到云计算:我们准备好了吗? 执行主席:谢 幸 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 CCF YOCSEF AC委员 执行主席:金蓓弘 博士,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 CCF YOCSEF 荣誉委员 参加人员:IT领域专业人士、研究生、媒体、其他有兴趣者 参会费用:CCF会员、特邀讲者及符合下列情况者免费参会。其他人员50元,学生10元(可现场缴费) 报名联系:Email:ccf-pr@ict.ac.cn; Tel: (010)6256 2503转14; Fax: 6252 7485 免费参会方式: 1、所有会员凭会员证可以免费参加,且可以带一个非会员参加; 2、由YOCSEF AC委员、荣誉委员、委员推荐人员(每个AC委员、荣誉委员、委员分别有3个、2个、1个免费名额); 3、由学会理事推荐(每位学会理事可以推荐5人参加); 4、通过网上报名的前10名非会员可以免费参会; 5、活动承办单位前20名报名者可以免费参会; 6、现场办理入会可以免费参会。
未来普适计算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或Pervasive Computing)正日益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适计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计算机及信息系统能够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从而对其行为做出主动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人类。换句话说,计算机系统通过感知和分析来自物理世界的信息而变得更加智能。
尽管学术界已经对普适计算技术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即将到来的云计算时代还是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例如,基于对来自大量用户和设备的物理世界情境知识的积累和挖掘,我们可以研发更为创新的互联网服务。人类社会、信息空间、物理世界三者的全面连通与融合正成为下一代普适计算技术的重要特征与主要趋势。这种人机物三者相互融合环境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更透明、更智能、更泛在、更绿色、更安全的一体化服务,是高度和谐的环境。
目前中国学术界和产业界在这个领域非常活跃,该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ACM普适计算国际会议(UbiComp 2011)将于2011年9月在北京举行。站在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开端,我们应当共同思考普适计算的未来,以带动该领域的研究到达下一个高度。在这个报告会中,我们将邀请相关研究人员对未来普适计算领域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特邀讲者 朱浩华
博士,台湾大学资讯工程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普适计算、传感器网络和劝导技术。他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在台大任教之前,他曾任职于NTT DoCoMo USA Labs,Inte和Xerox Labs。曾在ACM Ubicomp,Pervasive,IEEE PerCom等会议上担任多种组织职务,近年来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被邀请进行学术演讲。他在重要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并多次被媒体报道。
报告提要:移动传感(mobile sensing)是实现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与劝导技术(persuasive technology)此远景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其中普适计算是188体育投注:如何将未来的电脑技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劝导技术则是188体育投注:如何运用电脑技术吸引或刺激人们产生适当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移动传感技术运用移动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及传感器提供了实际且有效的方法来了解人们的行为。这次报告将介绍多个于台湾大学完成的研究项目,以及身为研究人员的经验分享。
特邀讲者 杨强
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毕业于北京大学,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任教于加拿大滑铁卢与Simon Fraser大学。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智能规划等。他曾经作为教练带队获得2005 ACM KDD CUP冠军以及其他多项国际竞赛冠军。同时他也是多本学术期刊的学术编辑,SIGART副主席,多次担任KDD,IUI等会议的共同主席职务,近年来在重要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文章。
报告提要:行为识别是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一个交叉学科。基于传感器的行为识别有其特殊的特点,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标识数据的缺乏问题。在这次报告中,我们将回顾针对这一问题的诸多解决方案,并介绍我们研究小组的一些基于迁移学习而取得的进展。例如如何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进行跨领域的行为识别,以及如何利用附加信息得到大面积的室外行为识别的目的。
特邀讲者 过敏意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要研究领域是并行和分布式处理、并行编译、普适计算、嵌入式软件优化和软件工程等。他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270多篇学术论文,并被广泛引用,在并行程序的数据分布算法方面做出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他是IEEE高级会员,担任过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主席。
报告提要:当前,众说纷纭云计算。很多国家对云计算产业高度关注,我国从政府到产业界、学术界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云计算已经成为公认的IT产业第三次革命,云计算不仅改变着信息化应用模式,更在产业发展驱动力层面,带来新的变化,从以往的产品技术驱动,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以客户应用和服务为核心的驱动模式。本讲座将由浅入深,解释云计算兴起的缘由,什么是云计算,它和普适计算有什么不同并试图探讨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云计算,中国云计算应该走怎样的发展模式。从概念、技术演化、发展方向、产业机遇等方面出发,与大家分享。
执行主席 谢幸
博士,CCF YOCSEF AC委员,CCF普适计算专委会常委,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空间数据挖掘,基于位置的服务,移动和普适计算。近年来他在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90余篇学术论文。他是ACM和IEEE高级会员,多次担任WWW, UbiComp, GIS, CIKM, 和KDD等重要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将担任UbiComp 2011大会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
执行主席 金蓓弘
博士,CCF YOCSEF荣誉委员,CCF 普适计算专委会常委,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计算、普适和移动计算、中间件。主持过多个国家项目包括国家攻关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近5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9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中国发明专利1项。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会场方位示意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