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分论坛 > 苏州 > 新闻动态
CCF YOCSEF CLUB: “AI 时代下的校长使命” 活动在昆山举办,共探教育创新与协同发展
2025-05-23 阅读量:67 小字

5 月 18 日,CCF YOCSEF CLUB“AI 时代下的校长使命 —内地与香港教育的创新及协同发展”暨昆山市教育局“人工智能 + 教育”观摩会在昆山狄邦华曜学校举行,活动以 “智汇昆山,赋能全球,共创教育新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及内地香港教育协同创新。

本次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昆山市教育局、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香港、CCF 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香港和苏州分论坛协办,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支持。根据现场签到统计,本次活动汇集了来自昆山、苏州与香港等多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440余位校长及骨干教师参会,活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内地与香港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等议题进行研讨。活动还设有“人工智能 + 教育”成果展示环节,多所学校分享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案例,展现该领域发展潜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线上寄语


在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作为关键推动者,在引领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愿与中国教育机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向平等、开放、包容的方向变革。此次论坛为促进昆山与香港的教育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双方能够分享经验、讨论策略、构建区域合作,从而有效推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他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共识》框架内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倡议,如《人工智能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指南》和《人工智能伦理建议》,其中后者已被193个成员国通过,确立了“尊重人权、促进公平”的全球原则。他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将通过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区域合作,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全民优质教育)在东亚地区实施,特别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确保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人文主义目标。夏泽翰教授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将继续与中国和东亚地区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通过政策对话、能力建设和区域合作推进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的教育转型。

"智汇昆山" 彰显教育创新实践

活动寄语“智汇昆山,赋能全球,共创教育新未来”完美诠释了昆山作为长三角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和使命。昆山市教育局局长王阳在寄语中表示:“昆山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智慧教育创新高地。‘智汇昆山’不仅是口号,更是昆山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狄邦教育集团副总裁朱非一在寄语中指出,作为主办方之一,狄邦集团将持续支持昆山打造 “智汇昆山”教育品牌,助力昆山成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样板城市。


CCF 副秘书长束庆山:承担社会责任 赋能 AI 基础教育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副秘书长及业务总部总经理束庆山在活动中表示,CCF 业务总部(苏州)作为全国业务总部落地长三角核心区域,充分彰显学会对苏州及长三角地区计算机领域合作生态共建的高度重视。他指出,学会长期深耕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普及,通过科普工作委员会开展编程启蒙、AI 科普讲座等系列活动,并主办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等品牌赛事,构建了“兴趣培养 — 技能提升 — 专业进阶”的全链条青少年成长平台,与本次“人工智能+教育”的活动主题形成深度契合。束庆山特别强调,作为活动协办方的CCF YOCSEF以“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为宗旨,通过组织学术论坛、前沿技术研讨及公益科普活动,推动“科技向善、普惠大众”的社会实践。


蔡芳寄语:以 AI 赋能教育 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昆山狄邦华曜学校总校长蔡芳在论坛上寄语,人工智能浪潮下,基础教育需聚焦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培养。该校响应“人工智能 + 教育”战略,通过STEM教育、项目化学习探索技术与育人融合路径,同时秉持全人教育理念,助力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的完整个体”。她特别介绍学校的特色活动“Trunk Sale 后备箱主题集市”,称其以家校社联动模式,构建“成长展示、公益传递、资源循环”的立体平台,让教育回归生活场景。蔡芳呼吁以理性视角拥抱 AI,通过科技赋能与生态协同,共创教育新未来。


专家学者汇聚 共探 AI 教育创新路径

论坛邀请内地与香港教育领域专家共话 AI 教育发展,从学科融合、以赛促学、技术赋能、工具创新及国际视野等多元维度展开深度探讨。

唐晓岚:AI 重塑教育生态下的学科类教育创新与建议

首都师范大学唐晓岚副教授在论坛上进行了题为“AI重塑教育生态下的学科类教育创新与建议”的演讲。她结合教育部的《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内容,提出信息科技课程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要落实好信息科技课程中已有的AI内容,进而探索对AI的拓展延伸。同时,她强调跨学科融合,如语文用AI分析古诗文情感、数学借助AI优化解题策略,但要避免为了用而用,要以提升学科素养和人工智能素养为目标。她还阐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字意识、协同计算思维、数智化学习与创新、智慧社会责任,建议学校结合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开展本地化人工智能教育实践。

张岩峰: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发展与模式创新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联合创办人张岩峰就“IMMC发展与模式创新”进行了分享。赛事以“基于竞赛的学习”培养中学生人工智能时代必备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与跨学科创新能力。赛题结合现实世界场景,体现STEM/STEAM教育的跨学科及联系生活实际的精神,如资源分配、优选评价等,历练学生面对真实世界的开放式问题,正确定义和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达成解决方案的能力。IMMC作为具有重要影响的STEM/STEAM国际性新型竞赛,11年来已有40余国家和地区参与,大中华区学子在历年赛事中表现卓越。张岩峰表示,IMMC鼓励中学生善用AI伙伴,发挥个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香港邓飞议员与吴静文校长视频分享:解析香港 AI 教育政策与中学创新实践

论坛也以视频播放的形式,请香港立法会议员邓飞做《AI时代下的教育政策与变革》、培侨书院中学部校长吴静文做《香港中学教育创新实践的经验与启示》的分享,分别介绍香港AI教育政策趋势与中学AI教育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