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目标不断深入探讨,紧随CPU大赛、编译系统大赛的步伐,操作系统竞赛于2021年拉开帷幕。在比赛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上如何让大赛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如何让大赛为提升教学质量、改进课程内容服务?如何让大赛为学生开辟一条新的学习通路?如何让大赛为企业人才需要及开源社区服务?如何让大赛跨越地区、学校成为一个聚集共同学习兴趣、汇聚智慧的创新平台?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报告以操作系统大赛的举办为背景,在调研的基础上,给出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
编译课程是理解语言和语言机制如何在特定硬件平台上实现的关键。如何引导本科编译教学从只关注前端向前后端并重转变,提升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本科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本报告介绍在教学中通过引入编译竞速并构建在线实验平台的尝试,以及联合清华、北大、中科大等高校连续三年开展“华为毕昇杯”全国大学生编译系统能力大赛的探索,探讨面向学生的竞赛如何对人才培养和教学提供支撑。
随着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融合发展,以及新基建、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实施,“端边管云用”架构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和应用生态体系逐渐形成。根据物联网产业对于专业人才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需求变化,从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制定与推广、专业教学研讨会、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专业建设项目等方面全面推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建设。自2014年迄今连续举办九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携手“端边管云用”各技术层次的头部企业为参赛师生免费提供业界领先的软硬件技术平台,通过竞赛促进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激活创新创业热情,走出了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校企协同建设国内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道路。
近十多年来,我国采用自主设计的芯片研制超级计算机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神威和天河先后拥有了5台世界上计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11次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首。但是,我国的超算应用水平却远远落后于超算硬件的发展。随着E级(百亿亿次)计算时代的到来,在面对复杂的大国竞争的同时,我国超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就在于高性能计算人才数量不足,人才培育难度大,人才培养周期长,亟需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业人员的并行计算思维和并行应用能力。本报告结合中国科大超算鸿雁队十年来在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教育,介绍在高性能计算交叉学科领域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做法和成效。
全国计算机类教指委高度重视系统能力培养,鼓励高校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定位的培养模式。本报告主要分享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系统能力培养改革的主要工作过程、取得的建设成效和教学改革经验,重点介绍如何导入全国系统能力培养大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协同推进系统能力培养课程群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