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黄祯在第37次CSP认证考试中获得470分,第38次CSP认证考试将于6月8日举办,报名正在进行中。每年CSP高分考生(200分及以上)均可报名参加CCSP竞赛,CCF不定期邀请CSP高分和CCSP获奖选手分享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非常欢迎更多CSP优秀学子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联系:csp@ccf.org.cn
我与CCF“迟来”但不缺席的缘分
说起算法竞赛,我有千言万语可以滔滔不绝。我是一名大二才开始学习算法竞赛的“零基础”选手。第一次与算法竞赛相识,还是在武汉大学新生程序设计竞赛的赛场上。那时的我瞬间就体会到了算法的纯粹和有趣。虽然作为一名小白, 我并没有在第一次比赛就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次的相遇,让我心中产生了一丝悸动,或许我与算法的“缘分”到了。
自那以后,我也算是步入了算法竞赛殿堂的大门,开始努力学习ACM算法。我的进步虽不算神速,但也是步履蹒跚,逐渐学习更多的算法,揭开一个个精妙题目背后的神秘面纱。大二寒假期间,我全身心投入算法学习当中,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直到快要除夕才回家过年。这段时间的学习,为我的算法知识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年初,我在翻阅学校的综测文件中发现了CSP认证的相关内容,于是上网查询,找到了CSP的报名途径。也许从这时,我才是第一次真正地与CCF相识。在了解本校CSP认证的信息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我想要证明自己的学习成果,我想要展示我的实力。
24年3月,我第一次坐在CSP的考场上,出乎意料地取得了455分的优秀成绩。但其实那一次的试题难度偏易,不过也为我增长了不少信心。后来的ICPC湖北省赛中,我取得了一枚银牌,那时的我一度觉得自己非常厉害。
再到后来,我的算法竞赛之路就开始变得坎坷崎岖。在之后的半年内,邀请赛打铁,区域赛一次铜首一次打铁,无不挫伤了我先前的锐气。这也让我充分地意识到,作为一个学习时间不到一年的“零基础”选手,面对的对手要么是天赋异禀的“大佬”,要么是从初高中就开始学习信息学奥赛的“元老”,想要在赛场上取得好的成绩,那必是犹如“徒手攀高峰”。在经历了些许打击后,我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重振旗鼓,继续负重前行。
2024年ICPC杭州赛场,左二为黄祯
24年12月,我再一次参加CSP认证,取得了430分、武汉大学第一名的成绩。今年3月,我第三次“征战”CSP,取得了470分、全国第二名的骄人成绩。随后的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也取得了个人和团队两个全国一等奖,蓝桥杯Java A组省一等奖第1名。
到如今,我已经步入算法竞赛的大门有一年半了。比起众多高手,我也仅仅只是一名刚出新手村的“玩家”,但正是如此,也让我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或许,这就是对算法竞赛的热爱,才能一直推动着我,砥砺前行,勇攀高峰。
把握题目,分析学习策略
CSP作为一个面向所有高校学生和业界人士的资格认证,它的题目难度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每次CSP认证的时间是4个小时,5道题目,每道题目都是100分,合计500分。
第一题是一道简单的模拟题,只需要根据题目给定的方式进行简单模拟即可获得满分。绝大多数考生应该都有能力通过此题。例如第37次CSP认证的第一题,只需输出一个二次函数的偶数点的函数值和即可。
第二题往往是一道涉及DP,贪心,前缀和与差分等基础算法知识点的题目。这一类的题目具有一定技巧性,是对一个程序员基础算法设计能力的检验。如果想要驾驭这一部分的题目,可以去CSP官网寻找往年的模拟题,还有洛谷或leetcode等OJ平台做题。例如第37次CSP认证第二题,需要用到线性dp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