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U193:孟小峰走进北京工商大学
2014年4月16日,“CCF走进高校”活动来到北京工商大学。CCF常务理事、CCF数据库专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孟小峰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陈谊,院长蔡强,教务处副处长、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李海生,计算机系主任赵霞以及计信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陈谊主持。
孟小峰在报告中阐述了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三个驱动力:计算模式的发展、硬件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需求的更替,指出数据工程和数据思维的不同之处。对大数据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解,将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库进行了对比,从热点前沿事件入手,介绍了大数据在“9.11”事件、MH370搜寻中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还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对大数据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之道,阐述了在国内尚未提及的“生数据”和“熟数据”的概念和区别,预测了未来数据库与大数据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此次报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结合前沿学术理论、国际国内时事、个人研究成果等多方面展现了大数据的魅力。师生们积极发言,就相关专业问题提问交流,孟教授一一作答,还向大家推荐了两本有关大数据的书。师生们纷纷反映参加此次报告会受益匪浅。
孟小峰教授作《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
北京工商大学计信学院的100多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部分师生与孟小峰教授合影
学生感言
习勇 计算机技术
4月16日,“CCF走进高校”活动在我校阜成路校区举办。CCF常务理事、CCF数据库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小峰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报告。孟小峰教授阐述了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技术和应用,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三个驱动力:计算模式的发展、硬件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需求的更替,指出数据工程和数据思维的不同之处。对大数据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解,将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库进行了对比,从热点前沿事件入手,介绍了大数据在“9.11”事件、MH370搜寻中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他还结合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对大数据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之道,阐述了在国内尚未提及的“生数据”和“熟数据”的概念和区别,预测了未来数据库与大数据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李桥 管科
今天听了孟教授的讲座,获益匪浅,他主要讲了大数据对我们的重大影响。当一波又一波的IT技术热潮源源不断地向我们铺面而来的时候,你甚至都没有做好准备,你都要开始迎接它所给你带来的影响了。经过物联网,云计算的推波助澜下,大数据开始登场了。但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1)预测未来 以Google成功预测了未来可能发生流感的案例来开篇,表明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我们的生活起一个保驾护航的指向标。实质很简单,技术改变世界。
2)变革商业 大数据所带来的商机,同时会衍生出一系列与大数据相关的商业机遇与商业模式,数据的潜在价值会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可以容易想到的是未来有专门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生成的一条数据产业链产生。影响最大的,当然是IT公司
3)变革思维 孟教授说:因为有海量的数据作基础,未来,我们可能更关注数据的相关,而非精细度。对这条,我个人还是持保留意见的。
于意 物流工程
周三听完孟小峰教授188体育投注:大数据的讲解,我收益颇丰,有所感悟,遂作下文。
大数据正以迅猛的趋势到来,给我们带了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内外研究现状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资源的来源也很重要,只有充分了解资源的来源才能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就如孟小峰老师讲座上所讲,他推荐了两门有关这方面的书和他们研究团队成果的网站,这都对我们获取资源很重要,所以我们要了解资源的渠道,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
大数据给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是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只有顺应这种潮流,在思想上和技能上做好准备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一家公司或一个国家,要从根本上改变思维和观念,尽早适应这种潮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