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 Engineers Forum
YOCSEF
于2004年3月5日(星期五)14:00-17:30
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
举行学术报告会,敬请光临
报告会主题
光交换技术
程 序
14:00 报告会开始
执行主席:侯紫峰 博士,联想研究院 首席研究员 YOCSEF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
执行主席:王千祥 博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副教授 YOCSEF学术委员会候任委员
特邀讲者:顾畹仪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光交换技术
特邀讲者:郑小平 博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报告题目:自动交换光网络简介
参与者: 研究/开发人员,技术管理人员,研究生,等
免费参加。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
Email: ccf@ict.ac.cn; Tel: (010)6256 2503, 6256 5533-8596, Fax: 6252 7485
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被认为是未来宽带通信网最具潜力的新一代交换技术。波分复用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涌现出的技术,它是增加光纤传输容量的最佳解决方案。波分复用是利用单根光纤、采用光波分复用技术传输多个载波、实现超大容量光传输的一种手段。
长期以来,高速全光网的梦想一直受到交换问题的困扰。因为传统的交换技术需要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交换,然后再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虽然传统的交换技术与光技术结合在带宽和速度上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其中的光电转换设备体积过于庞大且费用昂贵,因此人们很自然的呼唤光交换技术的到来。
目前,全光交换技术还在研究之中,但是它给我们展示的前景是光明的。YOCSEF邀请了业界的专家和大家分享光交换技术的现在与未来。
执行主席 侯紫峰
博士,联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联想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他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于1988年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博士学位。十余年来,他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工程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侯博士于1995年到1998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和纽约理工科技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在图形图象处理、立体视觉图象处理、图形用户界面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998年1 月至2001年2月,他在中科院计算所任数字化技术研究室主任,系统结构研究室副主任。2001年至今,在联想研究院工作,曾任无线通信研究室主任,并作为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移动计算硕士和博士生导师。他曾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执行主席 王千祥
获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助理,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91年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1997年于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博士后出站并任教。目前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网络化软件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应用服务器原理与实现》),申请专利4项(1项已授权)。
特邀讲者 顾畹仪
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2年在北京邮电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通信学报和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编辑。顾畹仪长期在光纤通信领域进行教学和研究,曾荣获五次部级科技进步奖、一次国家优秀教材奖、二次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一次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主要论著有:“光纤通信系统”、“全光通信网”,“光传送网”等。
特邀讲者 郑小平
1998年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光纤传输与网络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九五”期间,作为主要骨干参与了国家“863”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全光网络的所有(重点/重大)项目,包括: 863-307“WDM光网络交换技术”等。“十.五”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863重点项目“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研究”,并正在实施“自动交换光网络分层路由技术”。他是“十.五”863重大专项“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战略论证报告起草专家。他是北京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光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子技术委员会委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SPIE会员。以第一人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获授权。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已发表4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15篇,EI收录21篇。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