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分论坛 > 广州 > 新闻动态
激辩线上科研协作之路:YOCSEF广州举办“新形势下科研团队如何开展线上管理与协作”论坛
2020-08-09 阅读量:881 小字

在疫情新形势下,线上教育与线上科研应运而起,新机遇与新挑战携手而至。当前对于线上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已经不少,但是对于线上科研的讨论与思辨则仍显匮乏。对此,CCF YOCSEF广州分论坛于202088日在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举办了大湾区IT创新论坛——“新形势下科研团队如何开展线上管理与协作?”,论坛特别邀请了在科研团队管理及平台建设上有丰富经验的四位嘉宾,分别从科研、科创、企业、平台等四个角度出发作引导报告,深入探讨线上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的前行之路与潜在问题。

此次论坛由YOCSEF广州学术秘书、华南农业大学黄栋副教授,YOCSEF广州副主席、广东工业大学孙为军副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席,YOCSEF广州AC委员、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静女士担任微论坛主席。论坛共吸引了来自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以及多家知名企业的20多人参加。

首先,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黄琼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黄琼对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数学与信息学院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科研方向;希望此次论坛活动可以对线上科研团队协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充分探讨,为线上科研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随后,论坛进入引导报告环节。中山大学李绿周教授以“借助线上交流平台,将量子计算研究进行到底”为题,介绍了量子计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而分享了疫情期间以线上形式开展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心得体会。广东工业大学谢光强教授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线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QG工作室的历史、现状与主要成果,以及在疫情期间线上开展研究与开发所面对的困难及所采取的举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管震以“微软的协同研发之道”为题,介绍了微软协同开发体系以及近年来协同方式的转换。华南师范大学常超博士以“新形势下‘学者网+科研团队’模式的应用实践”为题,介绍了学者网在科研团队线上管理与协作上的探索与创新。

在四个引导报告之后,论坛继续围绕“线上科研团队协作的最大瓶颈在哪里?”、“线上学术交流,是否更利于科研团队成长?”、“线上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是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等三个议题展开思辨。与会嘉宾纷纷发表各自观点,现场讨论热烈。

议题一:线上科研团队协作的最大瓶颈在哪里?

华南师范大学汤庸教授认为,软件平台是线上科研团队协作的最大瓶颈,虽然线上团队协作可以借助于社交网络平台,但是当前垂直的、专用的科研协作平台则不多,合适的软件平台是当前科研协作之所需。中山大学王昌栋副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实践,认为硬件条件是其团队线上科研协作的主要瓶颈,物理距离与设备远程使用的诸多约束使得疫情期间团队研究面临一些阻碍。中山大学李冠彬副教授认为,软硬件条件决定了可以做什么事情,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则可以克服软硬件条件的瓶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管震认为,软硬件条件不易改变,但管理模式则是可以去做的事情,学术界在线上协作方面可以借鉴企业界一些较为成功的管理模式。谢光强教授认为,软硬件条件、管理模式、科研性质可视作线上科研协作的三个参数,对不同团队其参数值各不相同;各个团队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合适的线上科研协作道路。

议题二:线上学术交流,是否更利于科研团队成长?

此议题分为两个子议题,一是“线上学术交流与传统线下模式,补充还是替代?”,二是“学术交流转至线上,对科研团队成长的利弊孰大?” 疫情以来,学术交流转至线上是一个很大的变化。黄琼教授认为,线上学术交流可作为传统线下学术交流的补充,在其团队科研实践中,面对面的线下交流往往更为有效,疫情期间转至线上亦倾向于使用电子白板作深入讨论。华南师范大学郝天永教授认为,疫情以来学术交流方式其实并没有其他选项,只能线上进行,已经是实质上的替代。李绿周教授认为线上模式可以提供更纯粹的学术交流,参与者可以随时随地参加,对其学术研究与团队协作利大于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梁鹏副教授认为,线上交流不利于实时反馈,较难有效掌握学生动态,对此可采取结果导向的管理方式来提升团队线上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效率。

议题三:线上科研团队管理与协作,是权宜之计,还是大势所趋?

汤庸教授认为,疫情之后线上科研管理与协作仍将继续进行下去,但线上科研协作并不能取代传统线下模式,而是作为后者的一项重要补充。不同团队也需根据各自情况选择合适的协作方式,其中小团队可能仍将以线下协作为主、线上协作为辅。李绿周教授认为,线上科研协作是未来趋势,可以为科研工作者带来便利,而疫情的到来只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孙为军副教授认为,不同规模的团队需求不一样,需要根据其自身情况来决定未来采取哪种协作形式,其所在团队的核心成员交流仍倾向于线下进行。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张雪峰副处长认为线上协作是未来趋势,但其协作效率对网络条件有较高要求,5G网络的普及或将对线上科研协作有促进作用。郝天永教授认为线上模式可以突破空间的约束,是对传统线下模式的扩展与延伸,疫情之后可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科研协作方式。

此次论坛历时三个半小时,YOCSEF广州主席王昌栋副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在此次论坛活动中,与会人士围绕科研团队线上管理与协作的相关议题提出诸多观点,迸射出思维的火花,为未来科研团队线上管理与协作提供了多方位思路。最后,论坛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此次论坛活动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承办,广东恒电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此次活动提供了赞助。


黄栋介绍论坛背景


黄琼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四位特邀嘉宾作引导报告


论坛思辨环节


现场嘉宾热议


与会人士合影留念

热门动态
2022-05-23
2022年5月21日,CCF YOCSEF广州举办“走进图普科技”ClLUB活动暨...
2022-08-18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技术、新产品、...
2022-08-20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应用成果落地,无论是科研...
2022-09-26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与之相关的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受...
2022-10-16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保...
2022-11-13
YOCSEF广州-桂林“东南亚非通用语种AI技术助力东盟经贸合作”联合技术论坛近日成功举办。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地区基于地缘政治、地理优势和人文基础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中国与东盟合作迎来历史大机遇。而当前不断优化的东南亚非通用语言AI技术是否能为跨境电商等东盟的经贸合作提供更进一步的助力?
2022-12-04
公司,从算法、架构和软硬件协同等不同的维度去实现高性能的计算。针对人工智能芯片热潮,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广州分论坛学术委员会于2022年12月3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了YOCSEF大湾区IT创新论坛——“人工智能芯片的机遇与挑战”观点论坛,共论我国AI芯片发展现状与未来之路
2022-06-11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大数...
2020-10-20
青年科研工作者作为高校的核心力量,承担着科学创新、知识传授、...
2020-05-23
2020年5月17日,YOCSEF广州分论坛成功在线举办了“如何指导本科...
2020-05-23
2020年1月5日上午,CCF YOCSEF广深联合大湾区IT创新论坛在暨南大...
2025-03-05
CCF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Engineers Forum GuangzhouCCF ...
2025-01-17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用于辅助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
2025-01-14
2025年1月11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
2025-01-09
CCF YOCSEF广州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YOCSEF“承担社会责任、提升...
2023-12-26
人工智能从诞生经历了包括符号主义、连接主义、统计学习...
2023-12-04
智能图形学作为人工智能(AI)与计算机图形学(CG)相结...
2023-11-19
2023年4月13日的“2023数字经济峰会”上,广东省政务服务...
2023-10-31
2023年10月28日下午,CNCC2023|脑机智能赋能智慧医疗论坛在沈阳皇朝万鑫酒店举行,由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广州分论坛学术委员会、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本次论坛主席由暨南大学的龙锦益教授和浙江大学的赵莎研究员共同担任。
2023-10-30
群策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 —— CCF YOCSEF广州近日举办技...
188体育app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