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下午,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上海分论坛在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举办了“CCF优博看智慧城市”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薛贵荣(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CCF优博获奖者),韩银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07年CCF优博获奖者),张为华(复旦大学,2007年CCF优博获奖者),黄劲(浙江大学,2008年CCF优博获奖者),黎铭(南京大学,2009年CCF优博获奖者)等部分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这些讲者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深入探讨智慧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论坛的活动包括主题报告、Panel Discussion两部分。论坛由YOCSEF上海学术委员陈海波,路红,孙未未主持,CCF YOCSEF上海历任主席、荣誉委员臧斌宇、王新,CCF YOCSEF上海现任主席孔华威,秘书长张晓亮,以及主席团成员夏骄雄,尤鸣宇,委员胡乃静,张文毅,胡彦鹏,江建慧以及来自上海高校与企业的各位人士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首先由斌宇致开幕词。斌宇以一名YOCSEF老会员的身份给与参加论坛的各位优博获奖者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发挥青年学者的活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华威也以CCF YOCSEF上海现任主席的身份感谢各位与会人员的到来,并对新一届CCF YOCSEF上海主席团的工作作出了规划和展望。新一届主席团及AC委员针对智慧城市的主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薛贵荣博士演讲的题目是“ 互联网时代下的机器学习研究”,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时代数据处理的挑战与面向数据的新型学习研究以及对智慧城市的推动作用。他首先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网络资源的规模的不断增长进行分析,引出了如何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有用信息,然后从目前新型的机器学习角度来深入的阐述其对这个问题所进行的研究与探索,以及这些成果对智慧城市的推动作用以及智慧城市可能带来的新的挑战。
韩银和博士的题为“多核体系结构中片上高性能互连技术研究”的演讲则从多核处理器,以及其构建的数据中心在未来智慧城市构建中起到的核心引擎作用出发,着重介绍了其在解决多核体系结构中片上高性能互连技术。随着大量计算资源被整合到芯片内,这些处理器核之间通信的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韩博士介绍了课题组在拓扑、路由、电路以及新器件(光)等多个层次的研究工作,以提高核间互联的性能与可靠性。
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使得图像和视频等多媒体数据成为智慧城市需要处理的主要数据类型之一。因此,张为华博士作了题为“面向大规模多媒体信息检索的体系结构研究”的报告。他分析了多媒体检索类应用面临的巨大挑战,主要包括:相比较于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的处理不仅仅是数据密集型,而且也是计算密集型的。因此,要保证数据处理的实时性需要更好地对算法进行并行,以及设计更好的处理器结构以提高处理的实时性。为此,张博士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最近在面向大规模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处理方面在算法并行与系统结构方面的优化。
在题为“大规模复杂几何模型的离散化”的报告中,黄劲博士介绍了面向智慧城市的图形与图形支持。随着几何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在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应用中的几何模型日趋复杂,因此人们对几何模型的离散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黄博士介绍了他们在这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基于谱分析的可控四边化,基于驻波的四边形化与重新三角化等,并对未来复杂城市模型的离散化进行了展望。
最后,黎铭博士题为“机器学习智慧城市的智能基础”的报告着重介绍了机器学习,在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信息服务,人际沟通,医疗健康,环境监控,资源分配,智能交通,商务智能与社会安保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黎博士及其课题组在这些方面的众多工作。接下来,黎博士还方过来分析了智慧城市对机器学习的众多挑战,比如训练集标注数据收集困难,多种信息源综合利用不充分以及实时性要求高等,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五位讲者的报告结束后,华威与五位讲者一起担任panelist,阐述了他们在智慧城市的理解以及各个研究领域与方面之间的关系, 并与与会人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与会人员纷纷向panelist们提出各种问题,会场唇枪舌剑,气氛热烈异常。
(尤鸣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