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下午,由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主办,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信息中心、CCF YOCSEF上海、上海市计算机学会普适计算专委会承办的 “青年精英工程师培养论坛”在中山西路1245弄1号一号楼2楼会议厅成功举行。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家伦先生;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张敏琦女士;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贺梁教授;CCF YOCSEF上海荣誉委员王新、夏骄雄、陈诚、游录金;CCF YOCSEF上海主席王长波、AC委员彭俊杰、李伟;委员彭鑫、田国良、朱文浩;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办公室主任徐金喡、学会工作人员、企业代表及高校研究生等总计60余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是通过高校、企业和教育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经验交流与分享,同时也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到青年精英工程师的培养过程、企业内部工程师创新培养、青年人才精英的风雨历程、到企业诉求和社会责任的阐述,为大家对青年精英工程师培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学校与企业联动青年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次论坛共邀请了5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原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臧斌宇教授、上海贝尔大学校长李爱玲博士、驴妈妈旅行网CTO董跃先生、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肖仰华博士。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是陈诚、录金和俊杰。
论坛于下午1:30准时开始,首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胡家伦先生致辞,胡主席肯定了青年精英工程师培养活动召开的意义,并希望获得圆满成功。随后,王新教授代表学会和本次活动承办方对与会嘉宾在百忙中对本次活动的支持与关注表示感谢。
随后,原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教授作为首个演讲嘉宾,首先从大量的数据开始,讲述上海在精英工程师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上海学生的基础教育具有非常好的成绩,在各方面的综合评比都位于全球的前列,并且在校的大学生数量也居于全国前列,但是,作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与有影响里的产品,基本上没有上海设计的,这其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工程师的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知。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张教授建议我们要有信心,像美国高通、苹果那样有信心,只要坚持促进社会发展到就是精英,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沉下心、安心做,争取早日取得全球性的成绩。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臧斌宇教授以国内工程师现状和曾经清华以“工程师的摇篮”宣传开始,对工程师进行的概念进行阐述。提出终身学习、跨学科学习和多多实践的建议。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建议国内计算机教育要参考美国顶尖高校设置课程,培养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培养跨文化学习能力。
上海贝尔大学校长李爱玲博士,从以贝尔阿尔卡特企业自身入手。结合企业自身的人才诉求、人才成长多方面的企业实践,介绍了员工的成长中的多方面的知识学习,贝尔阿尔卡特内部员工成长路径展示、激励机制等。她认为采用有效地激励机制,如将效益、晋升与精英工程师的培养挂钩,能够有效地推动工程师的自主学习;此外,企业的大学联盟可以也应该与高校开展合作,为在校学生推出一些工程师培养的选秀课程,这样可以加快青年工程师的成长。
驴妈妈旅行网CTO董跃,从自身成长路径出发,为青年精英工程师成长提供鲜活的案例。他指出,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挑战自我使得他当初能够很快在美国立足,快速成长并进入到Oracle的技术高层之列,但是,技术的成功并没有使得他感到满足,不断地自我挑战使得他华丽的转身于咨询、风投等多个行业。期间,中国国内的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正处于事业高峰的他,于是毅然弃职回国创业,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国内的众多商机。最后他希望青年的工程师应该找准定位,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分利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努力是自己成才成功。
肖仰华博士认为促进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重要手段。成果转化与应用实践日益成为高校科研人员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然而大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学术自由。如何调和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之间的矛盾并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是高校科研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年轻人应该结合产业的实际需求,寻求研究的突破,在实际项目中寻求平衡与突破,从而达到快速成长的目的。

论坛合影
游录金、彭俊杰 撰稿
201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