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由CCF YOCSEF上海与CCF上海会员活动中心、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CCF女工委联合举办的“关注女IT工作者系列活动之’爱与哀愁篇’--女IT工作者成长之路”如期召开。本次活动由三位YOCSEF上海的前任主席、来自上海交大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董笑菊、副教授薛广涛、教授曹健共同担纲。本次活动特邀讲者有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王晓玲,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监范若晗,浙江大学教授徐文渊,上海科技报资深记者吴苡婷。参与活动的有YOCSEF杭州原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袁贞明,YOCSEF厦门学术秘书、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洪文兴博士,YOCSEF上海副主席、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彭俊杰,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博导、副教授彭鑫,复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文强,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博士张明华,上海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彭敦陆、讲师孔祥勇,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雷咏梅,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张相芬,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副主任朱琳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张媛媛、林淑怡、阮娜,绿盟科技上海分公司王维,上海农商银行何文睿、上海市葵典云软件有限公司马荣、南京芯传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熊启莉,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潘祺,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徐金鍏,教育部上海易班发展中心辛尚艺、上海证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安妮等嘉宾逾30位。
活动开始,在执行主席董笑菊介绍了主办方情况以及本次活动的目的后,王晓玲教授首先开讲。晓玲表示,工作机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工作会带给生活更多快乐和收获;同样,愉悦的生活可以促进更投入地工作。诚然,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女性在默默承受的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心理论坛,从心理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智慧地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如果女性能解开心结、更多地分享,而男性能给予女同胞更多的人文关怀、心灵慰藉,那么会有助于女性的发展。
英特尔中国软件和服务事业部、合作伙伴关系部总监若晗入行有14个年头了,从以技术为主,写代码、管理团队,到以商务工作为主,她在Intel产品线的竞争模拟和预测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她觉得孩子给自己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支撑。比起初为人母时遇到的困难,她觉得工作上的困难其实算不了什么。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她学会了节奏可以慢下来,这一点使她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和合作伙伴沟通中,不能急躁,而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时间点上达到一个尽量好的结果。我们尽量去从正面感受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和正面的影响,这是作为妈妈的健康心态。另外,家人的幕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CCF YOCSEF杭州副主席文渊以《IT丛林里的女人们》为题,讲述了自己的观点:适者生存,快乐至上。讲述中,文渊以男女性别差异的对比、基因的不同造成对色彩的感觉差别、工科女和文科女就读时的四年不同变化、男女照镜子的不同反应、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国情等来诠释现实中的女性确实比男同胞要“心苦”。她认为,当下中国和美国八十年代相似,在美国现在女性地位有明显提高。
《上海科技报》资深记者吴苡婷分享了她在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她认为“从现实看,科技界还是男性主导的世界。”当下环境,对于女科技工作者来讲,非常之不易,既要兼顾科研、教学,又要照顾家庭,特别是中年时的多重角色更是困扰着她们。苡婷以闻玉梅院士、吴明红教授等优秀女性为例,鼓励女同胞们在合理安排时间的情况下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苡婷从科技条线记者眼光认为,“优秀的女科技工作者,要从发展方向看,摸不准的要去探究,要有前瞻性才能事半功倍。” 她还以海蒂·拉玛、娜塔莉·波特曼、曾凡一教授等为例说明了“跨界优女,中外皆有”,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女性有优势,艺术的灵感促进科技的创造力、想象力,科学极其的丰富内涵又反过来作用于艺术。
在讨论环节,大家畅所欲言,从女性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或事谈起,探讨了女IT工作者的优势和特点、女博士是否适合做全职妈妈等话题。有分享经验的,有讲体会的,也有摆出困惑的。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时任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傅育熙教授和上海市科协、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张敏琦女士也赶到会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对活动给予了指导。
本次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参加本次活动的男女比例几乎是1:1,是历届活动中女性占参会比例较高的一次活动,男性同仁的积极参与,也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关怀。参会人员在本次活动中都各有收获,达到了活动组织的目的。也期待着将来为女IT工作者举行更深层次的活动,关心她们的成长和生活,把她们的心声传得更远,给她们以切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