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湫水嫁黄河
臧根林
(广州科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
谁将湫水嫁黄河,入梦涛声似情歌,莫道黄土贫千里,育成华夏一大国。黄河流域孕育出了我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养育了我们世世代代中华儿女。
从碛口镇的黑龙庙往下看,右边奔涌而来的黄河像一个来自青藏高原的大汉,宽阔的河面如同宽广的胸怀,宁静的水面如同内秀的性格;左边的湫水河恰似山西本地的大家闺秀,清澈的河水如同纯洁的明眸,蜿蜒的河道如同曼妙的腰身。在碛口,她和他相遇了,她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黄河的怀抱,她心甘情愿陪着黄河去经历江湖的险恶,陪他去冲破黄土高原的阻挡,陪着他一起走向大海走向未来。
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走来,跋涉千里,只为途中与她相遇。得到了湫水,黄河激动了兴奋了,于是他高歌他雀跃,于是就有了碛口的激流险滩,就有了亿年不绝的隆隆涛声。于是,就有了碛口差不多二百年的繁华一梦。
碛,按当地人的说法是指黄河上因地形起伏而形成的一段段激流浅滩。大同碛是黄河仅次于壶口的险滩,壶口叫大碛,大同碛叫二碛,但像大同碛这样由黄河支流造就的碛实在是绝无仅有,是碛中之碛,弯急、浪大、石多、水浅,上游来的船到了这里就只能望碛兴叹无法前进了。
在明清时期,本来在碛口的上游有一个码头,叫做曲峪镇,碛口湫水上游河畔则还有一个码头,叫做侯台镇。民国《临县志》载:“碛口古代无镇,清乾隆年间,河水泛滥,冲没县川南区之侯台镇及黄河东岸之曲峪镇,两镇商民都移居碛口”。西湾村的陈三锡是碛口镇的创始人。清康熙年间,永宁大旱,百姓缺粮,急公好义的陈三锡出资在碛口招商设肆,从西北水运大量粮食赈济灾民,有相当的基础,乾隆年间的一场洪水冲毁了曲峪镇侯台镇二个码头,碛口背靠卧虎山,濒临黄河与湫水,地理位置更具优势,很快就商贾云集后来居上,成了黄河边一个商贸重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三百八十余家大小商号。
碛口背山面河,坐东向西,由三条主街和与之垂直的十一条小巷构成,头道街有五里长。康乾盛世以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带来了碛口的繁荣昌盛,作为当时著名的商贸中心、水陆运输中转中心,码头上的货船每天少则几十艘,多则二、三百艘,拥挤时三排货船并列平行排列于岸边绵延数里。碛口商号主要经营粮食、麻油、盐碱、皮毛、药材、钱庄六大行业,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西北产地沿黄河顺流而下,到碛口后再由骡马、骆驼转运至吴城、晋中、京津、汉口等地,而丝绸、茶叶、烟酒等日用品则从这里起运销往西北。当时的碛口,码头的搬运苦力有两千余人,负责转运的骡马、骆驼有上千头,“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等民谚说明了当时的盛况。碛口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水运优势,西接陕西、甘肃、宁夏、蒙古,东连太原、北京、天津,享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
可惜先是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八次进犯碛口,导致很多商人为避战乱转往他乡,再也没回来;再是解放后实行计划经济,物资流通减少;加上路桥交通日益完善,碛口终于失去了它的优势。一个凭借商业贸易生存的地方,其他自然资源极其贫乏,于是碛口就像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老人,你可以听他讲述当年的光辉历史,可以从他脸上看出曾经的骄傲,但他不得不尴尬地面对现在的窘境。
碛口所在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国家一些部门也采取了很多扶贫措施,我就是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扶贫团去了那里,我们调研了二所学校和十一个家庭,觉得现在当地的贫穷还不是物质上的贫穷,更主要是精神上的贫穷。国家政策可以让他们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以孩子们都可以读到初中;他们也没有多少税收负担,温饱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思想麻木贫乏,对未来没想法没办法。
我们调研的一个家庭里,是外村来的,一点土地也没有,租了一孔窑洞,月租金50元,二个孩子在上小学,妻子有病不能干什么活,只有靠男主人打短工赚钱养家。当我问他冬天没活干时怎么办,他说就坐坐,我说那也不能整天坐坐吧,他说也出去走走,然后再回来坐坐。看着那麻木的表情,想着他孩子们初中毕业后也要一辈子过着这样的人生,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我们调研的家庭中很多有四、五个孩子,看来当地计划生育是没人管的,一个窑洞一盘大炕,很多人有这样那样的病,主要是没钱治,小病也就拖成了大病。金融危机也波及到了这么偏僻的黄土高原,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已经失业回家了。
国家也在想办法帮助他们,听某部门派到吕梁地区负责扶贫已经二年的老孙讲,中国水产学会已经组团考察了那一带的黄河,可能可以发展水产养鱼;政府补贴了一些农业科技项目,可以让当地的土豆产量增加一倍;等等。但是,外人怎么扶,主要还是得靠本地自己,如果自己不愿意站起来别人怎么能扶得起来?喜欢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心安理得地问国家要救济,那么这里将永远贫困下去。
精神上的扶贫比物质上的扶贫更难,但也更重要。
湫水依旧紧牵着黄河的巨手,黄河依旧吟唱着情歌般的涛声。也许等到黄河河面上出现鱼跃人欢的场面,等到孔孔窑洞里传出充满希望的笑声,湫水一定会带着笑意,黄河涛声也一定会带着笑声。
附:诗三首
吕梁扶贫有感
臧根林
一、
长空万里我飞来,
爱心一片上讲台,
但愿云顶千万树,
育成中华栋梁材。
二、
踏遍碛口黄土坡,
七星会聚听涛阁,
夜深犹议扶贫策,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
谁将湫水嫁黄河,
涛声入梦似情歌,
莫道黄土贫千里,
育成华夏一大国。
长空万里我飞来,
爱心一片上讲台,
但愿云顶千万树,
育成中华栋梁材。
二、
踏遍碛口黄土坡,
七星会聚听涛阁,
夜深犹议扶贫策,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三、
谁将湫水嫁黄河,
涛声入梦似情歌,
莫道黄土贫千里,
育成华夏一大国。
相关链接:2008年CCF吕梁教育扶贫
扶贫团成员感受文章:
<<< 上一篇
水长流 树长青 生生不息
<<< 下一篇 吕梁实践有感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