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您的位置:首页 > 计算机历史 > 动态

学术前沿与历史传承的深度碰撞-CCF“计算机历史进课堂”走进北京建筑大学

阅读量:37
贺成

5 月 28 日上午,受北京建筑大学数字化与智算中心主任、“人工智能 +” 研究院执行院长魏楚元教授邀请,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走进高校” 活动在北京建筑大学召开。此次活动不仅为师生们带来了计算机领域前沿的学术知识,还融入了CCF “中国计算机历史进课堂”的特色内容,让大家在探索前沿技术的同时,深入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程与脉络。本次活动北京建筑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院长郭茂祖主持,在学院大兴校区学院楼B座报告厅召开,学院教师及研究生100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冯裕才


活动开始播放了《国产数据库创业之路—冯裕才“难以计算的贡献” 访谈纪录片访谈中冯裕才老先生讲述了1978 年因武钢引进技术资料被销毁,立志研发自主数据库,在 “三无” 困境中带学生从零起步的故事1986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1988 年开发首套国产数据库系统,2000 年创办武汉达梦数据库公司。突破共享存储集群技术,带领达梦数据成为国内首个数据库上市企业。2024年荣获 CCF 最高科学技术奖。如今冯裕才先生 80 岁仍坚持工作,推动数据库技术适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场景,为国产基础软件发展作出贡献。


冯裕才,1944年生,江苏靖江人。数据库系统专家。CCF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武汉大学的王胜教授为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公共数据要素赋能的智能公交路线规划研究》的精彩报告。王胜教授是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和博导,同时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数据库专委会、信息系统专委会执行委员以及 CCF 武汉分部执行委员。

wps3


在报告中,王胜教授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公共数据要素优化智能公交路线规划。他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智能公交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拥堵具有重要意义。王胜围绕城市开放的时空大数据,介绍其基于开放式时空数据的公交运力估算和路线规划研究,实现运力最大化和换乘方便两大目标,所提方法在纽约公交网上得到验证。其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让在场师生对智能公交路线规划这一复杂且前沿的领域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CCF通过专家讲座聚焦前沿技术“难以计算的贡献” 老科学家的访谈纪录片形成 “当下技术应用 + 历史发展逻辑” 的知识闭环,帮助学生理解技术从何而来、向何而去,避免孤立学习理论。借助珍贵的历史影像与深入的访谈内容,让同学们了解老科技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科研成果,相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易引发情感共鸣,不少学生反馈 “从历史中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学习动力更强”。促使同学们深刻领悟并继承发扬我国老一辈计算机工作者身上宝贵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家精神,在传承中汲取力量,在创新中砥砺前行。


难以计算的贡献”是CCF推出的由历史工委主导的“记录计算机历史”访谈系列片。2019年CCF启动“记录计算机历史”项目,面向年龄在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的,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科技工作者,由CCF历史工委组织专门人员通过口述访谈、录音录像、实物采集等方式记录前辈们的辉煌历程和卓越贡献。为了展现创业者的功勋,传承他们的开拓精神,“难以计算的贡献”系列片记录了这些老科技工作者讲述的人生经历和不朽传奇,让大家对中国计算机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不忘我们的来路,铭记前辈的精神。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