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体育app官网_188体育投注

返回首页

吕梁教育扶贫感受

阅读量:4
2009-08-25
苗明午
(中国计算机学会专职工作人员)
 
吕梁一行,感受颇多;教育扶贫,其意浅悟。
 
去吕梁前,教育扶贫仅仅是个概念;到吕梁后,才真真切切地有所感受。教育扶贫非常艰辛,坚持9年更属不易。教育扶贫已是学会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能亲身体验更是人生的重要历程。
 
感受之一是:贫困地区意味着经济的落后,而经济的落后带给人们的是传统观念意识的落后,我们要做精神教育扶贫者。
 
我们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当地的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但自然资源的匮乏仍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贫瘠的黄土高原、可耕土地的不足、基本工业的缺少、产品深加工的空白、落后的生产方式等等使得这些地区仍然非常落后。一日两餐的生活虽然能够填饱肚皮,“两免一补”(标语:读书不交学杂费,住校还补生活费)的政策也能满足孩子们上学的需求,但诸如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发展等还照样受到相当大程度的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仍然停留在30年前,甚至更早。他们需要的扶贫是“钱、财、物”,他们对于扶贫的观念是“等、靠、要”,他们对于教育的观念是“小看(孩子放到学校有人照看)、中干(孩子可以干活了,主要以干活为主)”,而扶贫的结果也就成为“越扶越贫”。
 
当然我们也看到国家和当地政府这些年的努力,最为耀眼的是畅通的交通,已经建成的公路网络和正在建设的“太——佳”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无疑将会大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通过和外界的深层次交往,逐步改善人们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
 
当然也有包括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内的众多的扶贫团体,做着各种各样的扶贫活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奉献着爱心,努力改变着落后的面貌。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教育扶贫,通过社会调查、贫困学生家访、中小学教师调查,和当地教育部门座谈等,充分了解当地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思维观念、生活方式、经济环境、教育观念等。总结出教育扶贫的重点将是改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方式的理念,充当“精神教育扶贫者”。
 
在临县四中臧根林对学生的讲座和杜子德对教师的讲座就是实施精神教育扶贫的最好范例,因为他们的讲座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参加讲座的学生和老师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个人人生的命运”“只有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上学是人一生自觉的努力而不是外界的强求”“困境中能够坚持读书是值得的”“教育的投入是值得的”。
 
感受之二是:教育扶贫是学会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扶贫最重要的是行动,只有行动起来就有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看到曙光。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吕梁教育扶贫,今年已是第9个年头了,坚持下来非常不容易,秘书长杜子德9年坚持到吕梁难能可贵!此次团员们在吕梁也深谈了两个晚上:总结教育扶贫的过去,寻找教育扶贫的未来。我们认为教育扶贫有问题、有困惑,但我们同样认为教育扶贫有希望、有信心!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行动起来,要坚持下去!担负起精神教育扶贫的重任,完善教育扶贫的内涵。
 
表面上看,我们这些人至少是接受过高等教育,被称作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教育扶贫的行动从本质上也会让我们受到教育。比如对社会层面的了解、对偏远贫困地区的了解等等,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有所感受。又比如教育扶贫的艰辛、困惑、问题,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有所感悟。再比如他们对物质的渴望,也时刻教育着我们这些大城市去的人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教育扶贫是一项公益活动,需要众多的人关注、更需要更多的人行动。只有大家行动起来,我们的目的才能实现,我们的国家才能富强。
2009年7月12日
<<< 上一篇   吕梁扶贫的困惑
<<< 下一篇 大山在呼唤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